我爱孩子 新闻 利用在家的时间上好一堂劳动教育课

利用在家的时间上好一堂劳动教育课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征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清单的通知》,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实践活动三种劳动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庶人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化发展。

教育是职业院校的必修课,内容广泛,其中家务劳动是“日常生活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待在家里(包括寒暑假)是进行劳动教育尤其是家务劳动的最佳时机。尤其是一些地方由于疫情原因,转而采用网络教学。更要改变“重网上教学,轻家庭化劳动教育”的做法,充分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首先,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劳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055-79000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陶冶品德、增长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综合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可以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杰出的民族班主任、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不要小看做家务。如果全中国的学生每天都做家务,他们都知道,被父母心疼的,能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你想让他们努力学习,他们也学不来。”可见,当工作习惯养成后,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就会顺利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增强,因为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体力劳动能吃苦,学习自然也能吃苦。有时候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遇到困难就退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吃苦和挑战。因此,通过适当的劳动教育,可以锤炼我们的素质,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

其次,要设计家务的课程。家务劳动包括很多方面,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参考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家务教育清单,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重点,组成“家务课题组”。

一、学习如何美化家居环境。比如让学生学习如何打扫和美化家居,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洗碗、叠衣服被子、整理房间等。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体验美好的生活,就要通过劳动来创造,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从而增强劳动意识。二是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如学习烹饪技能,培养自理能力,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享受劳动乐趣,增进亲子关系。第三,因地制宜地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参加果蔬种植,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参加动物饲养劳动,在照顾生命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结合烹饪、服装、园艺等专业,发挥专业特长,学以致用,更高质量地完成家务任务。

其次,要组织家务实践活动。要制定家务计划,精心策划劳动实践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一、召开线上线下主题班会,确定活动主题,公布活动计划,指导学生完成任务,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二是开展打卡或竞赛活动,激发劳动兴趣,如“自己做饭,烹饪大赛”的比赛,让学生自主完成从菜谱制作到食材采购制作的全过程,然后在班级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展示,并讲解制作过程,分享劳动经验,评选优秀作品和烹饪人才。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引入增值评价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烹饪基础不同,技能水平不同,为了保护大家的参与热情,奖项设置要尽可能多,奖项范围要尽可能广,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初学者达不到理想水平而自卑甚至退缩。劳动不是目的,目的是培养劳动习惯。所以,在设计“烹饪大赛”这样的活动时,不要停留在做一顿饭,炒一道菜。应该设计成一系列掌握技能、形成习惯的活动。总之,家务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必须每天坚持,日积月累,最终形成劳动习惯。

最后,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家校共育的家务教育长效机制。学生不做家务,往往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不想让孩子上班。因此,要想达到家务劳动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知道家务劳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二是第一个让父母做好家务的老师,指导孩子每一项家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劳动安全等。第三,让家长参与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感受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的快乐。当然,也可以树立父母支持和配合家务劳动的榜样,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家务劳动成为职校生的必修课。

它是劳动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总之,在设计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参与劳动,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和习惯。

(作者何系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职业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研究基地“劳动教育重点培育基地”特约研究员,曹玉玺系湖南省株洲市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