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注意这几点 避免孩子“家胖”

注意这几点 避免孩子“家胖”

本报讯(记者刘波)受疫情影响,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更长,在家吃得多,运动少,很多孩子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人觉得小孩子胖乎乎的,很可爱。其实胖乎乎的不代表孩子身体好。如果他们肥胖,会引起全身健康问题。在家里,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管理体重?本市公共营养师王新和高级体育教练张伟就饮食和运动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肥胖和超重已成为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我国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儿童肥胖与多种全身和多系统健康问题有关,如型糖尿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发育异常等。肥胖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认知功能,以及他们的智力发展。此外,肥胖的孩子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动作笨拙、被嘲笑和戏弄、自卑、不喜欢交际等问题,危害心理健康。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先用肉眼观察,通过孩子的体型和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做出主观判断。目前最常用的标准是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2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此方法判断,2-5岁儿童可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生长曲线》中2-5岁儿童超重肥胖的身体质量指数参考分界点。6-18岁的孩子可以对照2018年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进行判断。

很多“小胖疙瘩”都是吃的。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西式快餐、薯片、饼干、膨化食品、甜食和含糖饮料,或者饮食不规律、过于精细、不喜欢蔬菜水果、不喜欢喝水等,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因此,在饮食上,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零食的数量,做到三餐规律,吃好饭,少吃油炸、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尽量不喝含糖饮料,包括奶茶、果汁、含乳饮料、运动饮料等。多喝水。在营养搭配方面,家长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不同年龄段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平衡孩子的膳食。另外,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周食谱,教他们食物和营养,让他们在厨房学习烹饪,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批准任何针对超重儿童和青少年的减肥药,所以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服用任何减肥药。

运动方面,要避免久坐,减少日常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保证每天规律的体育锻炼。学龄儿童每天应累计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是全身有氧活动,如慢跑、跳绳、球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们能站的时候不要坐,能坐的时候不要躺,多走路,多参加体力劳动,尽可能保证他们每天至少参加一个小时的体力活动。现在天气冷了,又是疫情期,家长可以在晴天的时候带着孩子在小区的空地上跳绳、踢足球、打羽毛球。如果不能出门,可以在家做一些运动,比如两点左右跑步,原地踢腿,原地慢跑,单腿转身跳跃,单脚接球等。根据空间大小,而且还可以做一些力量练习,比如靠墙蹲,仰卧抬腿走,弓步蹲。这些运动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和复杂的器材,锻炼身体的灵敏、平衡、力量和柔韧性,而且不会发出很大的噪音。适合孩子在家练习,消耗能量,提高新陈代谢。

睡眠不足也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家期间,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