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之家——关爱生命科学,预防癌症”。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人民日报推出全国肿瘤宣传防治周系列科普稿件。本期独家专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赵丹,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
常见感染事件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赵丹说,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慢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大部分人乳头瘤病毒通过密切的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其中约70%-90%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通过自身免疫自然清除,约10%-30%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会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感染,只有约1%-4%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就像是子宫颈得了‘感冒’,宫颈癌的发生是常见感染中的意外。”赵丹说。
定期筛查和及时接种HPV疫苗
一般来说,宫颈癌的预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预防是原因预防。接种疫苗等方法可以尽可能减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强机体免疫力。二级预防是癌前病变的筛查和治疗;三级预防是对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中,免疫接种可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预防措施,既能让女性免受更多疾病的折磨,又能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降低经济成本。”赵丹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9-14岁的女孩是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首要目标,因为年龄越小,疫苗的免疫反应越好。5-45岁的妇女是接种疫苗的第二优先群体,也应尽早接种疫苗,以避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后,你还需要定期筛查吗?赵丹强调,目前市面上的宫颈癌疫苗都是针对特定病毒类型的预防性疫苗。虽然它们具有交叉保护作用,但仍有少数致癌病毒类型未被涵盖。所以接种疫苗后定期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
严防危险,抓住癌变窗口期。
“宫颈癌的发生和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宫颈癌前病变逐渐演变为宫颈癌需要8-10年。这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通过简单有效的干预,可以及时阻断宫颈癌从癌前病变的发展。”赵丹说。
重要窗口期是指宫颈癌的二级预防阶段,通过阻断癌前或早期病变,减少甚至消除晚期宫颈癌,降低死亡率。
对此,赵丹表示,宫颈癌病因明确,主要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异常、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我们要重视这些症状,尤其是宫颈癌高危人群要及时就医,科学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
“但宫颈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早期发现更多依赖于早期筛查。因此,我们倡导广大女性同胞积极参与早期筛查,严防死守,拒绝癌变。”赵丹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