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重点关注新冠肺炎、手足口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那么,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呢?父母平时应该给孩子什么保护?手足口病宝宝怎么护理?
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5岁及以下的儿童。每年的4-6月是我国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在秋季的10-11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瓶、被褥等物品或环境所致。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具有自限性,7-10天即可完全康复。儿童在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或咽痛等症状。发热1-2天后,舌头、牙龈和/或双颊内侧出现水疱,疼痛明显。这些水泡一开始是微小的红点,然后形成溃疡。
另外,大部分孩子的手掌和脚掌都有皮疹,一般不痒,有的有水泡,其他如臀部、膝盖、手肘、躯干等。有些病例没有发烧。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衰竭等。
家长平时应该给孩子做好这些防护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但EV71病毒是主要的一种,通常会引起重症和死亡。6个月到5岁的孩子,可以考虑接种疫苗。目前,中国已经研制出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疫苗。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接种疫苗。目前EV71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家长可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选择接种。
另外,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扔进有盖垃圾桶;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不接触病人及其被污染的物品,不污染环境;不要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游泳池游泳或玩耍。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经常接触的物品或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患者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和环境污染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清洗和消毒。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集体活动。
“手足口”宝宝的护理指南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抗生素无效。主要是对症治疗,大部分孩子可以自愈。所以护理尤为重要。父母在照顾孩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清淡。因为口腔疱疹,宝宝可能会拒绝进食。可以多喝温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发烧——经常量体温。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
——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皮疹——防止抓挠。童装要选用舒适柔软的面料,经常剪指甲,防止孩子抓破红疹;
消毒、通风、烹饪、日晒和氯漂白。酒精对手足口病没有影响。儿童用过的东西,如衣服、毛巾、餐具和玩具等,可以用开水烫、日晒或含氯消毒剂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