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宝宝语言启蒙最忌讳什么?

宝宝语言启蒙最忌讳什么?

婴幼儿是儿童语言启蒙的关键时期。

大多数孩子在1岁左右学会慢慢说话,甚至很多孩子在2、3岁时不仅汉语说得好,英语也说得好。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3岁的时候连中文都说不太好,更别说外语了。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语言启蒙,充分发挥宝宝的语言天赋,成为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儿童语言启蒙。

教孩子说话,效果为何不明显?

说到孩子的语言能力,我看到很多家长在后台问:“为什么一个孩子被教了很多次,一个单词或者一句话还是说不出来(很差)?”

孩子智商不好吗?其实不是的。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子要“说话”,首先要“多听”。

按照孩子的发展轨迹,6个月的宝宝还不能流利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但已经做好了倾听的准备。

孩子在早期语言启蒙中听到的语言和词汇越丰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越多的转化为口语。

刻意教孩子学习一门语言,会影响孩子对外界内容的吸收,打乱孩子说话的节奏。

美国芝加哥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联合做了一项关于父母教孩子说话对孩子语言能力影响的研究。

他们15周大的志愿者孩子被分成三组。一组家长每天教孩子说话,两组家长很少和孩子交流,第三组家长没有刻意教孩子。他们把孩子当大人看待,正常交流。家长们也尽力在孩子面前沟通和交谈。

3个月后,第三组的孩子语言发展最好,能掌握大量词汇,会唱几首儿歌,而第一组的孩子说话最晚。

为此,不要“教”孩子说话。你越教你的孩子说话,他就会说得越差。

孩子的语言启蒙到底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说话的过程就是量变导致质变的过程。

许多婴儿会经历从牙牙学语到咿呀学语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开始说话,甚至经常“犯错”,说错东西的名字。比如看到马,孩子会说“牛”。

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会下意识地纠正孩子,教孩子说正确的内容。

不要再做了!

孩子在学习说话的时候,需要从事抽象思维的大脑活动,无论是发音还是对事物的认知。只要父母经常讨论沟通,慢慢的孩子自然都会有所改变。

家长一定要记住一点:语言启蒙最忌讳的词是“教”。

我们教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不强,学得慢。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一些打击,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会一落千丈。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存在一个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而在这个敏感期,大脑的语言功能回路最容易发生经验依赖性的变化,导致语言功能内化,实现随时随地的准确调用。

孩子的语言天赋很强。在儿童的语言启蒙阶段,只要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就能自然习得这种语言。

所以,不要小看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

不能“教”,那外语要如何启蒙?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外语启蒙。

但是,既然语言启蒙不能刻意教授,那么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如何启蒙呢?

最常见的启蒙方式是家长拿着单词卡,指着苹果图案教孩子说“苹果”,让孩子学习。

这种简单的教学会让孩子只记住“苹果”这个词,却无法理解。长此以往,孩子无法将习得的语言窗口串联起来,会降低学习英语的兴趣。

比起直接教“苹果”,在餐桌上吃苹果的时候,用吃苹果的动作说“这是一个苹果”。“苹果是甜的”更友好。

比起对语言信息的直观接受,让孩子建立语言与事物的联系更有效率。

当然,这是比较简单的英语,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但是对于一些英语不好的家长来说,以后和孩子互动会很困难。

这时候很多家长担心自己英语不好会影响孩子的英语启蒙。的确,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可能会降低效率。

但是,你要相信孩子的语言天赋。只要你的孩子对一门语言感兴趣,并能坚持下去,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学好。所以,不扼杀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其实才是家长最关心的。

所以,比起“教”,玩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可以找一些有趣的读物或者视频资料和宝宝一起玩,一起学。

文章来自微信官方账号:张思莱伊士博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