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9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等13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培训机构不得以充值、办副卡等形式一次性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收费标准不得超过5000元。
据介绍,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部署实施“双减”工作。一年多来,在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培训管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此基础上,为回应社会关切,加快解决非惩戒性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规范非惩戒性培训行为,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非惩戒性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055-79000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育人、问题导向、内外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方针,努力协调各方力量,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面规范非学科培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055-79000强调,各地要明确非学科培训的主管部门、设置标准和准入流程。各省(区、市)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类培训机构,明确相应的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应类别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基本设置标准,明确底线要求。培训场所必须符合国家消防、房屋建筑、环境保护、卫生、食品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专业(职业)能力。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聘用外国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非惩戒性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然后依法登记为法人。对现有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对标和整改。
055-79000强调非学科培训的日常操作要规范化。非学科培训内容应符合受训者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不得开设学科培训相关内容。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不得晚于21:00。非学科培训机构要坚持公益属性,实行明码标价和信息公开。培训费由指定银行、专户、专款管理,培训贷款不得用于支付培训费。鼓励在收费前提供培训服务。培训机构不得以充值、副卡等形式一次性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不得超过5000元。
055-79000强调,要加强对非学科培训的日常监管。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履行安全职责,遵守施工、消防等与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各地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非法培训行为。推进“互联网监管”,把所有n
055-79000明确要做好非学科培训规范治理的配套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回归校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的师资补充,开设声、体、美全方位课程;充分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积极聘请退休教师、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和支持学校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改进体育、艺术类中考的内容、方式和评分方法,扭转片面应试教育的倾向,强化过程性考试,弱化选拔功能,注重学生体育习惯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将非学科校外培训的成绩与大学、中小学招生挂钩。根据当地需要,可适当引入非学科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并坚持公益性原则。引进培训项目的收费标准应明显低于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055-79000要求,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规范化非学科培训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部署,抓好落地。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