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孩子能不爱有温度的网络课吗?

孩子能不爱有温度的网络课吗?

经过一个多月的网络教学,北京的中小学生这学期即将结束学业。e课对于北京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的老师们在以往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布置花式网上课堂作业、网上家访等形式,e课变得越来越有爱,不仅提高了e课教学质量,也让学生学习更加快乐高效。

第1种

线上小组让学生告别孤独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师赵亮

经过三年的流行,老师、学生、家长对网络教学早已驾轻就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空中学习”的方式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情绪的压抑,甚至激化家长与孩子的矛盾。

怎样才能解决困境?我们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新路:3354成立网上学习小组,学生加入小组学习,寻找归属感。

在网络课之前,我校进行了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越来越习惯于网络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发展并没有受到网络课的太大影响。然而,你在家里呆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感到孤独,学生们想念他们在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对于15、1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集体生活,渴望同龄人的关注和陪伴。所以,我们班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

就像在学校每个班都有不同的群一样,网上的群是由群长和群成员组成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每个网上小组都是由学生自发组成,小组长由他们自己选举产生。小组成立后,组长负责搭建微信群,邀请组员和相关老师进入。每个小组将利用网络开设云学习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起到了互相帮助和提醒的作用,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引导和力量。有的小组长会细心的给你提供作业清单;有的团队成员会精心挑选鼓舞人心的图片鼓励同行;有些小组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供小组成员讨论和交流。每个小组就像一个网络自习室,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学习。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孩子的自律能力在悄悄提高。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线学习小组已经打破了家居生活的空间壁垒,重塑了集体生活,主要呈现出四个效果。

第一,要有自己需要的,要向别人学习。每个周末,网上小组都会开视频会议,同学们一起聊聊家里的生活,总结一周的学习方法,时间规划,心得体会。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先看回放,然后分组讨论。这样也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很多同学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

第二,感性一点,发现生活的美好。闲暇时,群友会群聊,敞开心扉,舒缓情绪。有一次,一个孩子挑起了“亲子冲突”的话题,我很担心这种沉默和孩子的过激言论。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面对这个话题非常淡定,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各种尴尬事。其他同学也没有任何嘲讽,还热情地帮忙给我演示如何和父母沟通。于是,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变成了云中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吐槽过后都释然了。

第三,展示你的风格,让你的家居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组里的活动越多,越能发现每个孩子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阅读交流中,同学们会分享自己正在阅读或喜欢的书籍,让群内其他同学也能欣赏到精彩的书籍。在才艺展示中,同学们在云端表演了乐器、舞蹈、绘画、烹饪、体育等特长。有的团友还通过云端合作尝试表演了一段音乐,为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四、聚集人气,“小空间”变“大舞台”。参加完小组活动后,一些不爱说话的同学开始尝试接近这个小团体,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被认可,被支持,被需要。学生之间联系更紧密,集体意识更强。

学生说

相互帮扶给予我前行的动力

王腾,二(8)班

自从疫情以来,我们经常住在家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一个人。空间的分隔加深了我们的孤独感。所以,当我们在网上学习时,我们组成一个小组,就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互交流。当我们身心疲惫,对生活感到提不起兴趣的时候,群体让我们意识到,无数活着的人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依然与窗外真实而蓬勃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们重新获得了远行的动力。在互相帮助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获得了友谊。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知识去创造更多这样温暖人心的人情。

第2种

网课作业玩起“穿越梗”

高建民北京市第101中学教师刘成城

网上的作业太难了,需要和学生“斗智斗勇”,作业质量让人哭.这两年没少听到老师的抱怨。不过,最近北京市第101中学的网上作业确实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甚至有学生大呼“太有爱了”。老师布置作业花里胡哨,不仅通过题干、角色题干、情节题干,还在交作业时使用“密语”.这样有趣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单一的网络课堂生活增添了色彩。

“你在历史课上安静地睡着了,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在茫茫戈壁滩的中央。你发现自己打扮成了‘张骞’,根据历史课上模糊的记忆,你知道一旦你回到汉朝,你的使命将‘极大地促进汉朝与西域地方政府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你是如何成功完成掏空之旅的?”结尾有温馨提示:“只有集齐43个任务,才能帮助张骞补满体力,逃出营地!”

这是初三历史老师赵布置的一个网上课程作业。作业一发出,就在微信群里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赵老师太了解了!””她是游戏迷,是吗?”.没有以往作业的形式感,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有趣的作业形式,学生愿意尝试这种新形式的历史作业。后来赵老师把“穿越梗”应用到唐朝,带领学生继续“称霸唐朝”,在班里掀起了一股作业热潮。

除了“穿越梗”,有的老师还充分利用“角色梗”。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们以一个法律案例的形式设计作业:“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响起警报声,保安对他强行搜身。经调查,小华的妈妈在这家超市给他买的运动鞋,因为消磁器消磁失败,导致报警器响了。小华怎么才能讨回公道?”

“小花”等小故事不仅贴近生活,而且紧扣课本知识点,让学生自动带入角色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这种设计得益于思政组老师的集体智慧。每个人都从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让作业不再冰冷,而是更加温暖有趣,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完成。

老师下大力气布置作业,在提醒学生交作业的时候,总是不忘发出一个可爱的表情包:“让我看看哪个可爱的还没交作业?”学生在微信群里大呼老师“太可爱了”。

在家学习把学生困在一个屏幕里,没有和老师同学面对面的交流,情绪往往会陷入低谷。既然是线上传播,那么话语体系就不可能是线下的。老师们认为,使用“网络原住民”的语言风格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缓解在家的孤独和无聊。

世界杯期间,老师的作业也是符合时事和生活的。思政组李晓畅老师有一天布置了如下作业:网络课堂不应该只有枯燥的作业,生活提醒我们放慢脚步,让我们珍惜当下的快乐和美好。请从下列作业中选择一项:“1。上传一张自己帅气/漂亮的自拍;2.拍个世界杯手势舞《Waka Waka》;3.冬天来了,分享一些关于你生活的照片吧!”

在家学习、被病毒感染的特殊时期,老师更喜欢用有温度、幽默的语言,比如“天是蓝的,我在等你写作业”“不交作业的同学,我拿着40米长的棒棒糖来找你”.通过段子手的风格,学生们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

学生说

原本无趣的网课有了色彩

二(6)班钟牧妮。

我们政治老师留的作业是“三选一”,前两个是“成为世界杯冠军”和“复活一只霸王龙,拍一段它追你的视频”。看到这里,我放声大笑。“狡猾”的老师确实在第三条写了:“所有产品P80,81,82,提交课堂笔记。”第二天,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完成了基础作业,还完成了第一、第二个有特效的作业。大家都喜欢这种作业方式,原本孤独枯燥的网络课堂生活顿时变得丰富多彩。

第3种

线上家访了解学生居家真实状态

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教师邢心如

由于疫情的蔓延,网络教学暂时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学生学习的主体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学习焦虑、家庭矛盾、情绪抑郁等。但也促进了家校协调的不断加强。因此,抢占网上先机的法宝就是凝聚家校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家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家长的焦虑和不耐烦。所以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保持联系。网上家访必不可少。家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腾讯会议等可视化软件,可以拉近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距离。微信和电话方便随时随地沟通。

哪些学生需要家访?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至关重要。早上签到的时候,我会观察学生的表情是否喜气洋洋;上课的时候,我会注意学生的眼神是否闪亮,是否专注;下课的时候,我会观察学生的语气是否自信,是否充满激情。如果有很多次愁云惨雾,我会单独找学生聊聊;如果有必要,我会和家长沟通,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需要的是倾诉。这种倾诉可能有些歇斯底里、不负责任、片面,但却是学生情绪的真实展现,是学生宣泄情绪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会耐心听,提问,引导学生尽快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父母的语言伤害了他的灵魂,我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被我最亲爱的父母否定的不公,找到了缓解学生情绪的突破口。事实上,当学生愉快地交谈时,他们往往能够冷静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产生焦虑、恐慌、紧张等不良情绪时,我会鼓励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认识到居家学习的优势,利用灵活的时间完成个性化成长,取得突破性进步。当学生因为脱离学校管理而懈怠、懒惰、放纵,导致越来越失落、自卑、抑郁的时候,我会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监督学生执行行动,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事实上,学生们普遍反馈,这种家庭学习的效果比以前更好,更快乐。

此外,我经常组织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家庭生活。宠物,美味的食物,有趣的事情可以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即使互相鼓励,生病也没那么痛苦。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家居习惯、学习环境等,了解学生家居的真实状态。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适应在家学习,并保持饱满的激情和活力。当然,也有家长反映孩子作息不规律,学习不专注,情绪不稳定。个别家长也会因为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或者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而感到焦虑。对此,我进一步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生活建议,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陪伴、辅导和监督;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优化亲子沟通,化解亲子矛盾。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积极进步,也能让家长对学生的成长充满信心。

总之,在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当心灵得到抚慰,情感得到呵护,学生就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业、家庭和世界。一切都会美好,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作为一名教师,当我看到一朵朵鲜花展现出无限生机时,我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

学生说

情绪疏导让我觉得暖暖的

一(4)班魏博文。

瞬息万变的病毒让我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恐惧。老师引导我们的情绪,指导防疫,关心我们的健康,同学们互相鼓励。病毒真的来了,我也没那么害怕了,和老师的关系也更近了。有一次,我作业没完成好。老师没有责备我,而是耐心的给我辅导,温暖了我的心。后来我就敢主动找老师请教了。我的学习豁然开朗,决心好好考。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和线下的老师同学见面,但是我更努力,更快乐!疫情终将过去,让我们等待硝烟散去,春暖花开。

专家说

好的网课是一门综合学问

楚赵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北京的中小学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三年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基本掌握了网络教学的技术和方法,但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感受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人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通过小组学习、布置花式网上课堂作业、网上家访等形式,网上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不仅提高了网上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也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了网上课堂。与此同时,仍有一些人觉得网络课堂疏离、低效、死板、枯燥、无聊,与他们格格不入。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上网络课。

什么样的网络课比较有效?这是我们利用网络教学不得不面对和积极应对的问题,也是需要深入调查、破解和总结的问题。其实我们不能笼统的评价和判断网络课程的效果。只有在具体的情境、对象、条件、内容、方式的基础上,才能给出接近现实的判断。好的网络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

首先,我们要对网络课程的特点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网络课程改变了师生之间的生理和心理距离,在内容传播上必须采用更多的媒介和变换。互联网传播后,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被衰减,局部信息可能被放大。互联网在信息传播的数量和范围上有其优势,但在情感、技能、实验、艺术等内容的教学上有其劣势。教师只有对网络课程的优势和劣势有更准确、更细微的认识,才能利用其优势,避免其劣势,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特别是不要把现场教学的教案直接搬到网上上课。与现场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持续时间更短,内容更简洁,表达方式更灵活。网上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网上教学的内容,课程标准范围内不适合网上教学的内容要在课后进行系统安排。不把网络课程的内容胡乱混在一起,肯定会降低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第三,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互动。线下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渠道和机会更多,线上教学互动的机会整体上大大减少。很多学生听课比较被动,容易产生疲劳感和疏离感。因此,改变网上单向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处于更加主动的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具体做法是控制一节课教师发言时间的比例,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陈述、提问和互动;上一节课明确提示学生下一节课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多做预习,自己向老师提问,课前简单了解预习,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总体来说,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感知和控制能力。

最后,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包括网络课程。即使在家上课,也不能把网上课作为唯一手段。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学校、家庭、老师和家长、老师和学生、同学建立并保持沟通,及时获取信息。除了网络课堂,教材、习题资料、相关平台信息、程序、交流都是可以利用的媒介和手段,都需要在网络课堂中根据现实和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在更长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更多面、更深刻、更充实的人生成长过程中综合运用网络课程,使其发挥恰当的作用,这才是对学生成长更有效的教学。所以,时间是对网络课程效果最好的检验。

图示:视觉中国供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