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反诈骗中心近日接到多起涉及中小学生的报警。警方提醒家长,一定要加强防骗教育,增强孩子的防骗意识。
前几天,13岁的小男孩小李在网上课后用手机玩游戏,收到一条“加入QQ群获得游戏免费皮肤”的消息,于是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个群。群里的“工作人员”加小李为好友,给小李发了一个二维码,告诉小李扫码就可以获得游戏的免费皮肤。小李扫码后,手机收到提示:“您的账号已被微信系统锁定。请联系取消工作人员在30分钟内为您取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小李在某App扫码购物,对方直接获取了视频通话时小李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并在微信里转账。
巧合的是。13岁的女孩萧炎在网上课后创建了一个“粉丝QQ群”,并加入了这个群。入群后,萧炎看到有人发布了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和红包福利的消息,于是和对方私下聊天,询问如何领取。我给小燕发了一张操作流程图。流程图显示,你需要先转账10元给中国扶贫基金会,然后才能申请。小燕转账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加了“工作人员”的QQ号。在萧炎被添加后,“工作人员”说萧炎是未成年人。由于刚才转账10元,商家账户被冻结。如果不能解冻,商家会起诉他的父母;萧炎需要用她父母的手机转账。小燕拿着妈妈的手机,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转了3000多元。
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家长应检查孩子在网络课堂上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建议只保留上课用的app,卸载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app。同时,要教育孩子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不要看、不要理会、不要点;不要关注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相信中奖和赚外快。我们将坚决拒绝以任何理由听信、不信或转账。
(从《南都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