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开始放寒假了。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寒假校外培训管理工作。强调各地要严肃查处纪律训练隐性变异,不断加强对非纪律训练的监管,要求利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和文化传承活动,加强亲子互动交流,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以前,寒假往往被视为学生在学习上“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为了实现所谓的“超车”,许多孩子在寒假期间参加了各种培训。今年恰逢“双减”后的第二个寒假。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大幅减少,非学科培训受到严格监管。中小学也减少了科目作业,更多采用活动和项目作业的方式,让孩子融入家庭,参与社会,发展自己。这在客观上为寒假回归儿童属性提供了有利契机。要抓住机遇,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笔者认为需要积极宣传,多方协调,重点是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保护你的本性。是孩子玩耍的第一天,也是孩子最简单的发展方式。寒假作为法定假日,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让孩子放松。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在协助孩子制定寒假计划时,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玩耍时间,鼓励他们尝试和探索安全、有趣、有挑战性的玩耍形式。
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理。今年的寒假和以往不同。不久前,因为疫情,世界各地的学校都转向了在线学习,许多孩子在在线模式下完成了几周的课程和测试。在线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实时互动、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孩子的很多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不容易掌握。独自面对屏幕,缺少同学的陪伴,很容易导致孤独感和学习兴趣的下降。这种情况下,利用寒假正好。家长可以主导或者同学可以参加项目,比如校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等,缓解情绪,调节情绪。
积极锻炼。要利用寒假时间充裕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锻炼,争取每天锻炼一小时。锻炼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做家务、试着做饭、照顾宠物等。寒假作业中,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适合室内使用的体育锻炼项目,也可以鼓励安排一些需要亲子配合的项目,在体育锻炼协调中增强家庭纽带。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篮球、踢足球、滑雪等。
查漏补缺。忙碌了一个学期,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疏漏或问题?你可以利用寒假来弥补他们。老师比家长更清楚孩子的学业问题。学校应安排教师与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告知家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他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并积极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业问题,协助孩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家长盲目报孩子参加学科培训班。
培养习惯。养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特征,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从忙碌的学习状态到相对轻松的寒假,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孩子很容易放纵自己。首先,用wi计划你的寒假日程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潜力和爱好。通常,在学校里,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他(她)的兴趣爱好,但在寒假,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发现、培养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鼓励孩子利用寒假发掘潜能,发展兴趣。修身不是鼓励年轻人。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不要盲目跟风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更不要越权,强行给孩子进行所谓的推广。
每年都有寒假,但今年不一样。从观念上来说,寒假是属于孩子的。只有抓住以上六个关键要素,寒假才能丰富多彩,彰显儿童属性,成为儿童的“游乐园”、“避风港”、“加油站”。
(作者是北京教育学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