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精准政策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精准政策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近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情暖新春共护未来”2023年寒假春节期间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通知》,围绕加强走访摸底排查、做好救助帮扶等七大内容,要求全面及时为各类困境儿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服务,对寒假、春节期间困境儿童具体关爱服务作出全面部署。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困境儿童的关怀和服务。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以来,困境儿童保护成为各级政府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困境儿童救助从基本生存和生活保障扩展到教育、医疗、救护、康复、服务和发展权利。在我国,由于困境儿童基数大、救助任务重、成因复杂、各地资源不均衡,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工作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困境中的儿童不仅需要物质援助,还需要心理健康援助。关爱困境儿童是一项精准的关爱系统工程,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它必须与多个主体合作,团结一致。

第一,准确识别多重需求。要根据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情况分类施策,强化分类保障。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是关心和帮助的基本前提。孤儿、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需求,还需要其他多元化、丰富、稳定的救助项目。有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需要准确识别和综合分析。比如长时间接收疫情信息导致的悲观焦虑,手机成瘾导致的心理问题。再比如,寒假和春节大量返乡也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变化。

其次,搭建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对困境儿童的实地走访和情况摸底,可以实时完善和补充数据。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对困境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精神面貌、特殊需求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准确定位,准确分析其救助需求。考虑到困境儿童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应该在基本生活保障、学业指导、兴趣发展、自愿陪伴、家庭支持、文化活动、心理咨询、法律辅导、社会融入等多个领域为他们提供及时、全面的关怀和保护。要进一步拓展资源渠道,集中优质资源和专业力量,丰富平台资源,实现困境儿童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

第三,建立专业的救援保护队伍。一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公共卫生等专家团队通力合作的局面,加强合作,提升科学的解决问题路径,共同应对困境儿童面临的困难。二是政府组织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等集体和个人共同努力,拓展和丰富救助项目,加大对基层社区的走访力度,及时发现和报告高危困境儿童,特别是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的困境儿童情况,妥善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三是实施专项救援训练,对救援队伍进行考核和支持激励,增强救援队伍的专业性、适应性、自愿性和荣誉感,为救援队伍提供优质和

最后,要构建多层次的发展支持体系。《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应当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建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在家庭层面,要利用寒假和春节的机会,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通过亲子陪伴和自愿陪伴,充分缓解困境儿童的心理压力。在学校层面,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密切家校关系,加强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鼓励家长参与网络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困境儿童的心理素质。在社区层面,要借助假日社区家长学校、社区儿童之家的建设,汇聚社区力量,号召居民积极参与帮扶救助活动,增强困境儿童的社区归属感。

困境儿童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家庭负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支持、精准关怀、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作者是湖南省湖南城市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