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校外科学教育值得期待

校外科学教育值得期待

近日,据《中国教育报》举报,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区内科研资源优势,突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壁垒,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科学教育,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该地区发展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值得肯定和期待。

人才培养始终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工作。从教育发展背景看,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教育、科学、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来看,未来的教育必将更加以人为本、更具活力、更具创新性,这就要求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理念,大力探索新领域、新模式、新方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深圳光明区科学教育的新轨迹和新尝试,为在区域层面推进科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是建成了大、中、小学科学教育“立交桥”,借助区域内高校和科研的资源和优势,探索出一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新路;二是建立了家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很多家长,尤其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家长,成为了科学教育的“富矿”,家校合作形成了科学教育的合力。三是打造15分钟科技学习圈,营造良好的全民科普氛围,打造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模式。

在当今世界科技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时代之问”,如何推进科学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第一,准确把握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需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中国已经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加速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一批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教育。

二是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教育、科技、人才并列,构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目的是从顶层设计上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放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中去考虑。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一新的定位,把教育、科学和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然要求教育、科学、人才的强强联合,协同育人。

三是开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轨道、新路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立足于学校和课堂,但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还需要走出校园,吸引智慧和杠杆,形成更大范围的教育合力。发达地区的学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独特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学校可以通过国家农村等平台和路径,从小为孩子们点燃科学梦想,插上科学创新的翅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