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响水县检察院干警走进校园普法。
2022年5月18日,检察干警走访相关部门了解情况。
“我的孩子正在参加一个少儿美术比赛,请你帮你的亲朋好友点赞……”平日里,在朋友圈、QQ群等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不厌其烦地动员亲朋好友为孩子拉票、充值。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忙于各种比赛。正是利用了父母期待孩子成功、女儿成功的心态,不法分子才想尽办法让孩子在与宝宝竞争的路上上当受骗。
日前,江苏省响水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网络投票诈骗案,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数万名家长被骗充值1400余万元。法院起诉了涉案的39名被告。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培训机构接到参赛邀请
2021年10月,响水县某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少儿艺术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在电话中,自称“团队负责人”的马说,他的公司正在举办一场全国范围的在线儿童艺术比赛。本次大赛由全国多家儿童媒体和艺术机构联合打造。是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少儿艺术比赛人才选拔项目。比赛包括艺术、音乐、舞蹈、书法等类别。整个活动是免费的,主办方邀请了培训中心的负责人组织学生参加,给负责人发了两份文件,《某少儿艺术比赛文件》 《第三届某少儿艺术比赛方案》。
“承办公司发来的文件上有具体的承办流程和公章,我也说不准,就马上把申请表交给了公司。”据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此后,他被拉进了一个“活动执行组”,在这个组里还发放了参与通知、授权资格证书、奖杯、奖牌、证书、活动介绍等宣传资料。培训机构负责人将相关图片转发到培训机构微信朋友圈和家长群进行宣传。四十五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培训机构负责人按要求将学员的个人信息、参赛作品、视频发给马组长。
大赛开始后,家长们开始了充值大比拼
投票前,马组长将45名学生作品的投票链接发给培训中心负责人,请负责人逐一转发给学生家长。参训学生家长李女士对培训中心负责人表示信任。看到投票链接后,她立即将投票链接转发到家人微信群和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为女儿的作品投票。
第二天,网络投票正式开始。李女士收到一份《某少儿艺术比赛选手须知》。文件规定,除了正常的投票,主办方还推出了“为TA加油”的功能,即通过微信充值,花钱为参赛同学购买虚拟礼物,可以增加分数。礼物价格从5元到300元不等,链接里可以看到大家的充值和赠送记录。
李女士有些疑惑。她同意免费参加比赛。怎么会变成她可以充值买积分?但想到投票链接已经发出去了,我只能继续到处为女儿拉票。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李女士女儿的作品很快上升到第二名。这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李女士想到第一个孩子的表现不如女儿,有些不服气,就一直给女儿额外的钱。排名第一的孩子家长开始和李女士较劲,双方展开了一场充值比赛。就这样,李女士和亲友一共花了15000元给孩子充值礼物。
最终,李女士的女儿如愿以偿,获得了第一名。她也获得了奖杯
经公安机关缜密侦查,2021年12月,以犯罪嫌疑人项某、穆某为首的120余个网络投票诈骗犯罪团伙浮出水面。2022年1月,3名主犯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人才库”竟是“白菜库”
据项交代,他知道迟早要出事,但父母的钱比较好赚,舍不得放手。经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向某、穆某为通过网络投票充值骗取学生家长钱财,虚构网络权威赛事,并指使业务员运用“口头技巧”向培训机构推荐该赛事。他们将赛事包装成全国权威赛事,骗取培训机构和家长的信任,然后在投票过程中开通“为TA加油”的频道,诱骗家长花钱买礼物、积分。
到案后,于某也交代:“所谓的专家点评,其实就是公司雇一些老师说一些鼓励孩子的话,10块钱一条。每次投票的前三名将进入我们公司自己注册的“人才库”网站。输入姓名和证件号码就可以查到相关信息。目前人才库已经有几千人了。”
“随着网络投票的日益普及,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都成了投票、拉票的主要阵地,家长们不惜重金让孩子胜出。正是利用了父母对成功的渴望,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承办检察官介绍道。
2022年7月27日,响水县检察院对向某等39名被告人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在办案的同时,为防止广大家长和孩子落入网络投票诈骗的陷阱,响水县检察院组织“小向日葵”法治宣讲团开展“百场校园反诈骗法治课堂”活动,并向当地人才培训机构发放《法律风险提示函》,制作《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在参赛前做到“三问”“三要”:一问比赛事实。建议家长通过正规渠道参与比赛,远离有偿投票,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不要因为虚荣心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守护自己的“钱袋子”。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培训机构和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原标题:“圈人”打着免费设计的幌子,充值买分,“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