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八成大学生想生二胎”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1月16日,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回应该论文称,这个题目被误解了。
学者回应:生育两个孩子是“理想子女数”
李婷表示,相关报道发表于2022年4月,标题为《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家媒体均有报道。
在之前的报道中,针对《报告》的内容,李婷表示:“根据我们团队对大学生的调查,80%的大学生的理想状态是生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只有4%的人希望生一个。”
李婷解释说,这个报告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理想孩子的数量,一个是意愿孩子的数量。前者代表理想认可家庭的孩子数量,另一个代表你计划要几个孩子。
李婷说,团队在数据发布会和相关研究中也强调,大学生还处于婚育初期,变化很大,问生育的结果不会太准确。但更显著的是理想子女数和意愿子女数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大学生感受到的现实生育阻力。
“理想子女数和愿意子女数相差越大,生育阻力越大。比较不同的群体,女性比男性更有差异。”李婷说。
年轻人“不敢生”困境不容忽视
据此前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李婷表示,促进生育率,要注重制度联动,支持0-3岁婴幼儿护理,出台个人生育津贴、税收减免等组合政策。
“少生孩子是全世界的大趋势.”李婷直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一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虽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愿意生孩子,但不敢生孩子的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年轻人面临的婚育困境,其实是一个包括个人规划和职业发展在内的复杂联动系统。”
李婷来源:今日北京商报
李婷说,一方面,生育和结婚的物质基础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工作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女性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生育意愿的关键是提高适婚生育群体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李婷说。
来源: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