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首都基础教育良好生态,推动儿童健康服务下沉社区,建立“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从教育到医疗再到心理健康,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是CPPCC委员们关心的话题。在CPPCC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建议,让祖国的花朵健康盛开。
让教师交流轮岗“活”起来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基础教育良好生态?民进北京市委提交了一份党派提案,建议完善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区管校聘”的管理改革,让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活起来”。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强有力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义务教育教师定期参加交流轮岗的义务,全面规范交流轮岗的对象、年限、程序和待遇。”据民进北京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规划协调职能,协调学区、集团、学校和教学科研部门参与教师交流轮岗,如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明确教育部门与编制、人社等部门的权责,加强部门间的横向协调。
“我们还建议不断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交流轮岗供需的统筹规划和精准调配,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交流形式,实行多元化交流,灵活运用专职和兼职两种形式。“据民进北京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可以通过兼职的方式,有选择地长期实施城区学校之间的交流轮岗,统筹“双师型”直播班、同步班等线上线下教师交流,突破交流轮岗的时空限制,促进普通学校转型升级。
推动儿童健康服务下沉社区
“婴幼儿的很多疾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有效干预,预后会很好。早发现,儿童保健医生是关键一环。”来自九三学社的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易茗建议,应促进0-6岁儿童的健康服务下沉社区,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易茗说,0-6岁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满月体检和发育评估、婴儿体检和预防接种等。然而,许多儿童只能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最基本和简单的体检服务,一些国家要求提供新的服务,如眼睛和视力检查,这些服务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如何让公共卫生服务在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中更加有效?益铭建议,应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生的数量和比例,确保其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的需要。为了加强儿童保健人员的知识培训,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保证儿童保健医生熟练掌握儿童常规和适宜技术。
构建“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网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民建全国委员会委员、丰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杰建议,构建家庭、学校和专业机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根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的调查数据
“要把师生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卫健委、教委的日常工作,设定相应的指标,与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一起纳入学生健康指标进行考核。”张杰建议,建立心理咨询资源库,协调中小学与专业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沟通机制,及时传递双方需要的信息,提高学校的心理教育水平和专业心理机构的咨询治疗效果。鼓励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校园,家庭、学校和专业机构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报记者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