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B班管理后学生如何返校?

B班管理后学生如何返校?

成员窦桂梅摄影/记者魏巍

尚红玲委员/受访者供图

员王海霞摄影/本报记者王斌

成员麦锋摄影/本报记者魏桐

2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将正常开学,这也是“B类管理”后学生首次重返校园。CPPCC委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毅在第十四届CPPCC会议期间表示,在防控政策调整到新阶段后,学生、家长和教师将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这不仅包括身心健康,还包括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给学生更充足的教育供给的思考。

春季开学,学生需要重新适应学习环境,培养学习习惯,建立学习秩序.在这个宝贵的寒假里,家长和学校应该做哪些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连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其他教育界的委员。

 如何把好习惯“捡回来”?

  家长多与孩子互动学校也有特别设计

“家和寒假是连在一起的,很多同学都失去了好习惯。”CPPCC全国委员、海淀区中关村一小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尚红玲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学习对学生专注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孩子更容易“溜走”,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另外,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一节课的时间限制在25分钟,课堂互动的频率比较少,留给学生表达和深入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更重要的是,网络课堂互动往往局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几乎没有学生交流互动讨论的时间。这种以接受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深入讨论和深入思考。

尚红玲建议,家长应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重点培养孩子的“做事专注度”、“清晰的表达能力”、“持续讨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假期后更好地重返校园。尚红玲委员列举了一些实用的招数。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多和孩子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低年级可以一起读绘本,让孩子向家长复述书中的内容,围绕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听和说,不要自言自语。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不断探索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尚红玲说,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大家可以一起玩游戏、做手工、读书、学习。在交往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优缺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有助于孩子在春季开学后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此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提高注意力。“比如打扫地面,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状态。如果你是‘东锤西锤’,注意力不集中,扫了半天也打扫不干净,那就一定要引导,培养孩子专心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尚红玲说。

除了给家长提建议,一些学校还在这个寒假做了特别的设计。CPPCC全国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向北青报记者展示了一张《居家好习惯评价表》,这是放假前发给学生的。窦桂梅说,在家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习惯了一个人,自己在网上学习,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觉得无法约束。如果再这样过一个寒假,老师最担心的就是新学期失去学生的好习惯。设计这个《居家好习惯评价表》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地恢复或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评项目不仅设计了早睡早起、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坚持锻炼等常用测评项目,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单项。最后根据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的结果,计算分数,排出一张寒假记分牌。

 如何消除校园“陌生感”?

  “兔子墙”拉近距离“微家访”增进感情

有教育界人士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为了迎接学生们“重返校园”,学校在环境布置上也做了特别的设计,营造出温馨的感觉。

“开学第一天,我们会在校门口放上五颜六色的气球门,欢迎同学们回家。同时,今年是兔年,我们定制了一款兔子模型。学生们可以每人得到一个,随意上色,在兔子的肚子上写下自己的愿望。之后会在年级走廊贴上五颜六色的写有自己愿望的兔子,形成兔子愿望墙的景观。”CPPCC委员、西城区皇城根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麦锋生动地描述了学校新学期的情景。麦锋说,由于长时间在线教学,很可能低年级的孩子会觉得不愿意来学校。他们之所以在开学第一天就想出了兔子墙这个主意,一方面是为了打消孩子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消除陌生感。

中关村第一小学在校园环境上也做了一些精心的安排。尚红玲介绍,春季开学后,学生在校园创作的作品挂在走廊和教室里,让孩子们返校后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一种“回归”的感觉,消除陌生感,拉近心理距离。

“以家庭为基础的课程使一些学生习惯于独自学习,习惯于与父母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交流’模式。他们原本在学校建立的集体秩序感消失了,学校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窦桂梅说,目前的寒假是难得的缓冲期,学校可以在春季开学前提前重建校园秩序感。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教育界人士时发现,很多中小学为了消除所谓的“陌生感”,已经开始策划活动。比如,在增强“生生互动”的层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每个班级建立了若干个同辈群体。窦桂梅介绍,这些小团体多以利益划分,人数较少,交流更灵活。“寒假期间,我们开展了挑战读一本书、每周一次运动挑战、‘争做家务小能手’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减少了开学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窦桂梅说,寒假期间,学校还组织了网上春晚活动,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引导大家回到集体环境中。

北京十一学校龙跃实验中学正在进行一对一的“微家访”。CPPCC籍委员、北师大十一附中龙跃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说,老师们通过在线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家访中增进感情。

中小学校长也策划了一系列寒假活动,让学生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寒假期间,龙跃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开展了“吉福卡”活动,让同学们“寒假暖身,快乐开局”。王海霞介绍,学生在假期参加家庭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会获得“劳动福利”;在日常健身中坚持打卡,你会收到“运动健康福利”;坚持读完整本书,分享读书笔记,你会收到“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你在其他方面“大放异彩”,比如做年夜饭或者剪窗花,你还会获得“特殊天赋祝福”.开学后,学生可以用“祝福”卡兑换奖品。“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小任务,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自信地开始新学期。”王海霞说。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她提了一个问题:你们2023年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孩子们对未来的期待,对新学期的向往。我和校园里的孩子们团聚,为了心中的小目标一起努力,开始新的生活。”窦桂梅说。

  内存

  委员畅想“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的主题是‘玩’,开学典礼就要‘燃’!”谈到第一课,许多校长分享了他们的想法。窦桂梅说,清华大学小学部的第一课是班级团建,同时要开设心理课,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比如举办一个心理主题活动“谁是我的守护天使”,学生在这一天主动帮助一个同学,但没有让对方发现。放学后,让大家猜猜你的守护天使是谁,让同学们觉得帮助别人是最幸福的事;高年级学生会有一个“成就四个欢乐会球”的心理主题活动。同学们会把自己的小成绩写在小卡片上,四个同学互相分享自己的成绩,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寒假前,皇城根小学已经给学生布置了“我想”的“小作业”.2023年新学年”。“可以跑得更快,想看书,想学乐器。开学第一节课,低年级的孩子画小目标,高年级的孩子写小目标。”麦锋指出,这也是学生对新学期抱有期待、信心和努力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培养一颗坚强的心更重要。”

无独有偶,很多学校都把开学第一周当做调试期。“先不要把文化课卷起来,多安排一些孩子喜欢、需要的场景,比如图书馆、健身房,让他们多参与。”窦桂梅这么说。王海霞总结了六个字“先复习,慢慢开始”。要先复习,小步前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障碍。该校还致力于探索利用在线教学经验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混合学习。

“线上和线下教学最大的区别和不同就是效率控制的程度不同。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同时也会暴露出一些知识点掌握的问题。“麦锋委员说,新学期开学后,教学会新旧知识混杂。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复习旧知识。同时会更多的利用下午三点半以后的时间来平滑之前的知识点,以便对之前的线上教学进行检查。

“事实上,我们老师的教案也应该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麦锋委员说,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会召开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后,我们准备在‘课后三点半’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解决学习问题,更系统地理顺之前的知识点。”

本版文/本报记者王董力辛叶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