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做好惠及所有人的教育民生事业

做好惠及所有人的教育民生事业

据《钱江晚报》报道,1月12日上午,浙江省省长王珉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3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捏脊筛查。将学生捏脊筛查纳入民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值得赞许。这一民生实事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覆盖面广,目标具体量化,实现3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惠及所有学校和所有人;第二,它注重细节。政府对学生健康想得细,做得早,抓得实,把民生放在群众心里。它的长远意义超越了放映本身。

做好民生教育,找准抓手是基础。教育不是小事。人们不仅关心孩子学习好不好,还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浙江之所以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因为一些地区做了基础研究,发现了问题。通过早期干预、早期矫正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做民生实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也显示了地方政府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智慧。教育改革发展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规划设计民生工程时,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寻找政府所愿与师生所需、家长所盼与社会所关注的契合点,确保民生措施落到实处,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是拓宽关注视野,提高孩子成长质量的关键。虽然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育供给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烦恼和担忧,比如近视、肥胖、心理疾病等等。所以,抓住这些关键的小事很重要。地方政府要把提高学生成长质量放在民生的重要位置,根据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不断转变关注学生成长的视角,加大支持教育的力度。从大处着手,着眼于小处,既体现了推动教育的力度,也凸显了政府对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关注。

做好民生工作,打好部门组合拳是保障。教育民生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幸福,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要注意的事情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复杂。各级政府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屋建瓴,同向发力,精准施策,分类指导。要通过教育、财政、卫生、团委、妇联等部门和组织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从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师生满意什么入手,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忧”问题,用深厚的感情为人民服务,加大力度为教育办实事。学校、社会、家庭也要肩负起做好民生工作的责任,有决心、有毅力、有耐力、有信心地落实各项措施,形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协作机制,群策群力交出一份做好民生教育的优秀答卷。

(作者是天水市教育局干部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