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应对人口负增长需要“加减法”

应对人口负增长需要“加减法”

供图/视觉中国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去年中国出生人口不仅跌破10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由正变负。这是61年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人口增长放缓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也是不可逆转的现象。但是,新增人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跌破1000万,负增长,确实令人惊讶。客观来说,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疫情对婚育的影响不仅仅是对2022年人口增长的影响,还有可能改变很多人对婚育的观念。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会对相关问题思考更多,顾虑更多。他们觉得如果草率结婚生子,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让自己不幸福不快乐。所以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做更多的准备,这样会进一步推迟婚育的时间。

笔者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一手做加减法,一起做好加减法,为年轻人结婚生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加法方面,重点是政策、资源、资金的供给。无论是结婚还是生育,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和财产。结婚想要房子,大部分人需要做“房奴”才能买得起房子。这样,就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和生育的动力。如何减轻年轻人买房的压力,能否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让年轻人不买房也能有更好的住房条件,这对年轻人结婚生子非常重要。只要解决了住房问题,就会对婚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房子是大头。如果解决了房子的问题,给年轻人一些物质奖励,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给年轻人公平平等的医疗和教育机会,那么很多年轻人还是愿意结婚生子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1月1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我们团队对大学生的调查,80%的大学生的理想状态是生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只有4%的人希望生一个。“换句话说,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还是充满信心、希望和期待的。关键要看这种自信进入社会后能否保持。如果能维持下去,婚育都不会有问题,人口增长也会稳定下来。自然,政策赋能和物质赋能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方面。

除了加法,减法也很重要。在学习加法的同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好减法。尤其是女性,更需要做减法。比如结婚生子后的就业问题,就是女性最担心的。尤其是有一份相对较好工作的女性,大多不愿意过早生育,害怕失去现在的工作。这就需要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女性婚后和生育后的权利。一旦有单位因为女性婚育被辞退或者边缘化,司法机关需要支持,维护女性的合法权利,迫使单位不得做出损害女性权益的事情。

再比如,有些负担要通过深入调查彻底减轻。比如教育、医疗等各种负担。生育成本能否有效降低,政府能否投入足够的资金为年轻人生孩子创造条件。再比如,在孩子培养的过程中,围绕孩子的各种费用能否有效降低。特别是教育资源的分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