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盯着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资料图:压岁钱。
“爸爸,把压岁钱还给我。”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人民法院处理了一起孩子起诉父亲要回压岁钱的案件。男方周与女方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均已13岁。随后一周,吴离婚,两个孩子都由吴女士抚养。2020年1月26日,周以监护的名义将两个孩子的16800元压岁钱取走。子女多次要求返还无果,遂起诉至法院。法院最终判决周在判决生效后15日内返还子女的压岁钱,并由两原告母亲监督。
每年春节,孩子是否收到压岁钱都会引发网友的讨论。有人认为,虽然压岁钱是给孩子的,但实际上属于亲戚之间的人情关系,父母也应该把压岁钱给其他亲戚的孩子,所以压岁钱应该给父母;有人认为,既然压岁钱是给孩子的,那就属于孩子,应该由孩子自己保管和支配。
法院的这一判决无疑是对“谁会得到压岁钱”的一个定论,家长也需要正确理解。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是赠与,应该归受赠人所有。收受长辈的压岁钱是纯收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可以自主接受。孩子可以委托父母保管,但保管只是保管,不是给孩子送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对于父母(监护人)来说,与其把孩子的压岁钱据为己有,不如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理财观的教育。
孩子们在新年收到压岁钱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压岁钱是什么意思。其实,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远比红包的厚薄重要。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也可能会互相攀比。谁得到的压岁钱多,哪个长辈给的少。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引导,让孩子正确对待压岁钱。
其实家长如果能从压岁钱入手,培养孩子的财产权利意识、理财意识、健康消费观,让孩子学会保管和控制自己,是一件好事。
另外,还要注意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和给孩子学习生活的资助分开。有些亲戚给孩子压岁钱会给孩子学费和生活费,但孩子误以为钱是给自己的,不愿意给父母,导致压岁钱的存放和使用出现矛盾。
毕竟,需要正确对待压岁钱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给孩子压岁钱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收到对方的美好祝福比钱多钱少更重要。盲目攀比,压岁钱会成为人情负担;如果据为己有,会让孩子失去那种期待。
作者/熊丙奇(教育学者)
文|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