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科院心理所近期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在参与调查的3万多名青少年中,有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在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如何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屏障?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
资料图:学生在教室上课。中新社记者李博摄
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指导
“孩子不要太矫情”“青春期过了就好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家长忽视,部分家长将其视为青春期幻想,未能及时引导和干预,导致问题不断升级。
“家长是识别孩子心理疾病的‘第一道关卡’。”政协委员、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桥西小学工会主席刘玲玲表示,家长要多关心和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带孩子去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认为,应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科普和指导,并选择若干试点地区编写家长青少年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起来,构建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心灵和学业成长的立体支持体系。
资料图:学生在户外上体育课。中新社记者高湛摄
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短板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迫在眉睫。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李孝萱建议,各级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落实“一生一策”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课的比重,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
刘玲玲说:“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咨询。具体而言,他们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识别和处理抑郁症、精神障碍、焦虑症等问题和心理咨询的能力;定期开展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设施和人员配备。”
全社会共同努力,提供系统支持。
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刘玲玲还建议,加强青少年心理防治服务设施建设,加大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心理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医院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通过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治疗能力。
“建议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减轻就医负担。”张其成说,广东省率先尝试,在《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2021年)》年将一批与心理健康评估相关的诊疗项目明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建议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
李孝萱注意到,近年来,剧本杀人和密室逃脱等形式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一些恐怖、血腥和暴力的元素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加强监管,建立事前审查和限制性分级机制,并进行跟踪监测。
新科技为心理健康“把脉”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新兴心理健康服务设备应运而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可能
“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系统,通过大数据进行动态跟踪和综合分析。”张其成表示,可以创新加入三维动画、人机交互等评估方式,提高量表筛选的可靠性,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有效跟踪。(完)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题:小小少年多烦恼。如何解决青少年的「烦恼」?
中新社记者吴侃郑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