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不要让“摆拍视频”徘徊在灰色地带

不要让“摆拍视频”徘徊在灰色地带

日前,自媒体账号“阜阳敏杰”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敏杰”在家中被一男子殴打。该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家暴话题再次引发网络热议。经查,该媒体号注册人谭某为博取同情、吸引流量,与前夫制作视频,并在直播过程中向警方撒谎。谭家里的完整监控显示,谭和前夫在“家暴”前一个小时已经排练过多次。拍完之后,他们有说有笑。目前,“阜阳敏杰”账号已被封禁,谭某被当地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谭和她的前夫为一个家庭暴力视频摆姿势,以赚取眼球和获得流量。现实中,家暴并不是罕见的违法行为。一名成年男子踢打并拖拽一名女子。这样的行为被曝光后,自然容易引来人们的愤怒。所以谭的“家暴”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信以为真,义愤填膺,却发现这不过是自己导演和表演的一场闹剧。发布“家暴”视频消耗了公众的同情心,“狼来了”的谎言一次次出现,一次次透支公众的信任,最终受伤的只会是那些真正因家暴等困难而需要帮助的人。家暴猛于虎,“摆家暴”造成的伤害同样可怕。

像“打家暴”这样吸引眼球的“摆拍故事”还真不少。除了“打家暴”,还有摆拍炫富、“路人教嚣张坏人”等等,还有的摆拍视频打着“正能量”的旗号骗眼泪和流量。比如,就在前几天,博主“云南波波”做公益,被曝摆姿势。千变万化,很多摆拍视频都是通过恶意炒作获取流量。拍短视频不是不能“摆姿势”,比如影视作品就是“摆姿势”。但“摆拍”不能混淆真假。这些摆拍视频和影视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假乱真”,后者是艺术创作。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网民并不满足于“虚构的故事”。那些真实的故事更吸引人,更多人有代入感,更多人同情或愤怒。这就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摆出“戏剧性的场景”,精心炮制看似被相机或路人不小心拍下的“街头趣闻”,或能引起同情或愤慨的场景,以博取眼球,骗取流量。在这起事件中,当事人被依法拘留,为众多“冒充主播”敲响了法治的警钟。

对于摆拍视频,平台需要能够严格审核把关。比如,对于有虚假内容的短视频,应该可以标注“摆拍”,对于真实的短视频,应该标注“真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和不良社会影响。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督促平台履行自身的管理责任,对发布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惩处,追究责任。特别是那些故意利用网络传播谣言、造谣的违法行为,要像对待“阜阳敏杰”一样,依法严惩。

不能让“虚假故事”混淆真相,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不能让摆拍视频继续在“灰色地带”徘徊。要明确短视频“摆拍”和“实拍”的界限,让摆拍视频没有滋生的空间。对待冒充家暴这样的短视频“假故事”,应该像对待家暴一样零容忍。要进一步规范短视频行业,促进短视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让短视频行业在不添乱舆论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戴任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