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父母和孩子应该做些什么来度过情感危机

父母和孩子应该做些什么来度过情感危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化。父母经常吵架离婚,容易导致焦虑、自卑、易怒、恐惧等情绪问题。

一天,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广东12355”)接到陆女士(化名)的电话。接听电话的广东12355心理咨询师林楚瑞回忆,当时陆女士情绪激动,说话很快,偶尔还会抽泣。陆女士说,15岁的儿子李(化名)无法接受婚姻出现问题的事实,希望父母复合。孩子经常找爷爷奶奶说情,在学校也安不下心来学习。整个人变得特别焦虑,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后来,由于情况恶化,李无法继续在学校上课,向学校请假。休学后情况更糟,处于“平躺”状态。

经医院诊断,李属于中度抑郁,但不愿意配合治疗。陆女士做了很多努力,最后求助广东12355,希望平台介入帮助孩子。

综合评估后,广东12355将工单分配给当地团委,为李同学提供线下后续服务和心理疏导。

林楚睿说:“对于15岁的李来说,父母离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无处诉说他的忧虑和不安。他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周围的事情特别敏感。容易感到烦躁易怒,有时情绪很低落,经常发呆。”

林楚睿从父母和孩子的角度对李的家庭进行了辅导。

“面对离婚,你心里很委屈,同时又担心孩子的情况。”林楚睿表示理解陆女士的感受:“你面对困难,没有沮丧,而是积极应对。你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但是,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你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批评伴侣的不好,孩子也会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林楚睿说道。

“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不止一种选择是很重要的。”林楚睿说,陆女士要告诉孩子,不是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幸福,整天陪在他们身边吵架,可能对他们更好。离婚后,他们友好相处互动可能会更好。同时,陆女士也想让孩子相信,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为离婚而减少。

林楚睿建议陆女士在做好家庭支持的同时,利用好学校和社会支持系统。请孩子们信任的老师、好同学、好朋友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美好的生活。

对于李,林楚睿不仅安抚他的情绪,引导他尊重父母的选择,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还建议他帮助父母做家务或提供他们需要的其他支持。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价值的,有利于改善他“平躺”的情况。

经过7个多月的后续辅导,李逐渐接受了父母要离婚的事实,抑郁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最后,陆女士同意以“10分”的满意评价结束咨询。

由于家庭关系的变化,出现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问题。李并不是个例。面对感情问题,林楚睿认为,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成长型思维;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学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微笑抑郁症患者明明抑郁,却一直对别人微笑。他们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积越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林楚瑞说,我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谈、阅读、听音乐、亲近自然和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帮助自己放松。

情绪问题不是矫情或者软弱,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种反映。面对青少年的情感问题,广东12355持续发力,帮助青少年渡过难关。

2017年以来,广东12355共办理线下案件5058件,帮助2.45万名青少年修复家庭关系,被列入2023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2019年,广东12355入驻广东省政府打造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广东省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全天寻求情感问题的帮助。同时组建心理咨询专家团队,通过视频为青少年提供“一对一”在线服务。

此外,以“青少年自我保健”、“高考减压”、“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为抓手,广东12355组织12355“五进”活动,组织心理咨询师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向青少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他们提供心理评估和咨询服务。通过广东共青团等团组织的新媒体矩阵,发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情感疏导等相关的内容。联合《南方日报》和南方客户端,每周推出“安心”专栏,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针对青少年高发的心理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青报王忠清见习记者李丹萍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