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人教版三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上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案

对第三版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和第一秒的理解

第1课时 秒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3页内容,第4页“做一做”,及第6~8页练习一的第1、6、7题。
内容简析
教材第2页通过具体情境感知秒的表象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第3页通过认识钟表和电子表来认识秒的意义,体会1秒有多久,并掌握分和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新知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设计一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时间单位秒,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体验1秒有多长。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体验法:做“倒计时”游戏。游戏一:教师从5倒数到1,学生马上站起来,看谁的反应速度快。游戏二:反方向用手触摸耳朵,比如用左手摸右耳朵,用右手摸左耳朵。老师先从3倒数到1,再说明要求。(老师手握秒表)伴随着“滴答”声,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品析:带领学生做“倒计时”的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1秒的时间非常短,对1秒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联系实际导入法:播放“天宫一号”点火发射倒计时的视频,带领学生一起倒数。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现在,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精彩画面。刚才我们听到的倒数10、9、8、7……都表示时间,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时间是用什么来作单位的吗?
生:秒。
师:是的,秒是比分还要小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除了倒数计时需要用到秒,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用到秒。(课件出示:交通信号灯图片)
师:这是交通信号灯,我们平时在十字路口经常能见到,它也用秒作单位。看来,生活中还真离不开秒。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
【品析:创设具体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动画片激趣法: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当然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好看的动画片。(课件出示:小猪约小猴一起去看元旦联欢晚会的小片段。)小猪约小猴8:15一起去看元旦联欢晚会,小猪打电话催促小猴说:“还有5分20秒元旦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可是小猴在家里还没有出发,
因为它不知道5分20秒有多长。同学们,小猴不了解时间知识怎么办呢?你想帮助小猴吗?那咱们赶快来学习“秒的认识”吧。
【品析:“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是诱发思维的直接动因。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再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焦点指向“秒的认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片,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说一说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用倒数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倒计时时,每两个数的间隔很短,间隔的时间就是“1秒”。
②交通信号指示灯的时间一般也是用“秒”作单位,当倒数完1时,指示灯就会变换颜色。
③女孩跳绳,1分钟的时间跳了115个。
④跑步比赛也会用时间单位“秒”来计时。
(2)提出问题。
师:时间单位“秒”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十分重要,我们经常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那么你认识秒吗?我们怎样表示1秒,1秒有多长,能做哪些事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钟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秒吧!
【品析:本环节从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参与的活动入手,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用秒作单位的时间通常是非常短的;另一方面,“秒”这一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的效力掌握新知。】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钟面上的秒针。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可以看书自学,也可以与小组的伙伴商量。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时、分的知识,通过直观观察,并阅读教材第3页内容,通常会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最短最粗的针——时针,是用来表示几时的;
比较长又比较粗的针——分针,是用来表示几分的;
最长最细的针——秒针,是用来表示几秒的。
(2)学生汇报,同时教师利用教具钟面进行直观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认识。
【品析:根据“秒”这一时间单位的特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环节主要采用观察、演示的学习方式,通过和小组伙伴的演示、讨论,学生会很快发现钟面上三个指针的不同之处,再结合教材关于秒针的介绍,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完全能够总结出“秒针”的特点,进而再次体会“秒”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
◎观察操作,分组讨论,探究分与秒的关系。
师: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1)提出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活动钟面,并参照课前的观察记录,说一说:
钟面上每个大格间有几个小格,是几秒?
秒针走1圈是几秒?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汇报总结,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观察钟面模型会很容易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个别学生汇报,集体订正的方式,共同完成,结论如下:
①钟面上每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是5秒。
②钟面上一圈有12个大格,有12×5=60(个)小格,是60秒。
③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
(3)实际钟表演示,揭示规律。
钟表演示:伴着钟表“嘀哒”的声音,钟面上秒针走了60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60秒。
【品析: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并结合以往“分”的知识,利用数一数和算一算等方式,重点分析了钟面上秒针和分针表示时间的关系,自己发现了规律1分=60秒。通过秒针走一圈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
亲身体验分与秒表示时间长短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创设活动,实际体会,体验1秒有多长。
(1)创设情境,实际体验。
①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一声“滴答”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做——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数——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以10秒为准)
(2)认识电子表和秒表,借助计量工具加深体会。
有些表上没有指针,只有数字。(课件出示各种电子表和秒表)这些就是我们常见的电子表和秒表。
师:你们知道图中的电子表显示的是几时几分几秒吗?电子表中数字变化最快的部分表示秒。请和老师一起看着电子表数20秒。因为秒表计时比较精确,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品析:本环节通过创设听、做、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有多长,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放置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切实感受;秒表上秒的数字变化更为直观,通过实际观察秒表上快速变化的数字,学生会更直接、真切地体会到“秒”。】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秒针的认识、分和秒的关系以及1秒有多长等知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提出利用分、秒计时的活动,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做事情,或记录完成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等。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质疑一: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是25秒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钟面上1大格是5秒,从数字3到数字5是两个大格,所以是2×5=10(秒)。有几个大格,再乘5就是秒数。
质疑二:用秒表示的时间比用分表示的时间快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通常用来计量较短的时间。比如1分钟以内的时间可以用秒来表示;1分钟以上的时间,为了更精确可以用几分几秒来表示。1分=60秒,时间的快慢与所使用的时间单位是没有关系的。
【品析:本单元的重点是将秒的认识由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抽象到可以计算、比较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实现了数学思维的转化,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灵活应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们认识了哪个时间朋友?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钟面上秒针的特点,分和秒间的关系,并举例说一说哪些事情可以用秒作单位,哪些事情可以用分作单位。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课前布置学生制作活动钟面,利用钟面模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使学生做到了数学思想的转换。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学生对“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多数学生重复已经列举过的事情,不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说,不能正确区分什么时候要用秒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分作单位。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知识尽量融合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讲解,体会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或利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