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关于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扶贫与农村振兴有效对接研究报告范文

工业扶贫与农村振兴有效对接调研报告

一、XXX基本情况

【/h/】XXX曾经是本市自治区唯一的一面扶贫旗帜。黄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横跨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自西向东流经泉淇242公里,库布齐沙漠自东向西延伸,自然将泉淇分为北部沿江地区和南部凉外地区。梁外区以草原和天然林保护区为主,草原辽阔,草质优良,野生绿色食品丰富,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基地;沿江地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高效的农牧业基地。全旗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苏木、1个管委会、76个行政嘎查村和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35万人,其中蒙古族2.3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

二.精准扶贫

(一)基本信息。从2016年开始,XXX就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忧三保”扶贫目标,XXX认真实施“四务实”、“五批”、“六精”扶贫基本战略。坚持党委领导、政府重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原则,为巩固和提高,2018年7月27日,XXX成功退出了贫困旗帜。目前通过动态调整,全旗共有22户46贫困人口(未脱贫20户42人,新认定2户4人)。虽然贫困人数少,但大多数是老人、病人和残疾人的特殊群体。生产资料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摆脱贫困。

(二)2018年工业扶贫。一、编制工业扶贫计划。编制了《XXX农牧业扶贫三年规划(2018-2020年)》和《XXX农牧业扶贫2018年规划》。引导7个苏木镇(管委会)、76个嘎查村、118户(283人)发展农牧业贫困户,制定苏木镇、嘎查村、贫困户三年扶贫规划和农牧业年度计划。第二,支持和加强村集体经济。帮助和引导76个嘎查村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76个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一村一规划。此外,我们将积极争取城中村产业振兴发展资金,安排100万元发展资金用于杜吉塔拉镇杭金诺尔村和四逆镇涛来高乐村,支持当地村庄的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三是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2018年,对符合人均享受5000元工业补助资金政策的148户和340户贫困户,共安排170万元工业补助资金,用于发展养殖业和增收产业。发放屠宰补贴125.73万元,饲养贫困种畜113只(其中肉羊54只、绒山羊59只)。各类涉农项目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主,65户、153户。聘请草原保管员优先考虑办卡贫困户,每户受益贫困户增加工资收入3万元/年。四是建立利益联动机制。重点扶持XXX宏昌农牧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沙海食用菌有限公司、内蒙古凌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XXX绿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发展模式,全面提升行业扶贫水平。

三.将工业减贫与农村振兴有效联系起来的措施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农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弥补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足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等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从“五批”中“发展生产脱贫”的优先地位到“五个振兴”中“工业振兴”的首要地位,说明战胜贫困的关键在于工业扶贫,实现农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工业繁荣。

(1)调整配套政策,实现产业扶贫与农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目前,围绕精准扶贫,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从村到户的扶持政策,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在农村振兴阶段,要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体系和评估体系,提高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实现精准扶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机结合。第三,坚持农村振兴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农村自身特点相结合,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

(2)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产业扶贫主体与农村振兴主体的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技能人才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在农村志愿服务、投资产业、捐赠款物等方式参与农村振兴和工业扶贫。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扶贫,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扶贫和农村建设模式。同时,要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不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为农村振兴和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3)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促进产业扶贫与农村振兴保障机制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农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农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责任和保障,把扶贫和农村振兴作为基层干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强基层组织、基层队伍和基础制度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监督,引导基层组织始终坚持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第四,全力以赴战胜贫困

要打赢扶贫战,工业扶贫是主攻方向。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努力推进农村牧区产业全面振兴,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产业繁荣、增收致富。要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基础和家庭实际,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精准努力,重点突破,确保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也就是说,要长期在表面上工作,重点在点上。

(1)以培育扶贫产业为出发点,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富裕。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产业升级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有明显带动作用的种养业、林业和草业。整合产业项目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优先发展白绒山羊、肉羊、肉牛、生猪等优质主导产业。支持和鼓励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实体,整合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主导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根据场地条件和现有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杂粮、果蔬、食用菌、水产品、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支持和鼓励发展奶山羊、骆驼、黑驴、香菇、红洋葱、泡菜等适合本地的区域特色产业。,以新颖的品种、明显的特色和良好的效益,培育一批专业村和专业社团,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根据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绒毛、肉类、粮油、蔬菜等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农牧民增收。坚持打绿色、优质、有机牌,鼓励经营单位开展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和鼓励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宽经营渠道。要帮助贫困户选择合适的增收项目,把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纳入全旗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做到同荣同荣。

(2)在保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持耕地数量红线和耕地质量底线,全面落实基本农田永久保护政策措施,加大盐碱地整治力度,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二是加大牧草改良力度,推进畜禽品种、养殖设施、生产规模、防疫制度化和粪便无害化,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面推进黄河XX灌区和两外牧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彻底改变黄河XX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梁外牧区牧草基地将实现喷灌节水改造和防护林建设全覆盖。2019年涉农项目,首先要考虑安排好嘎查贫困村和贫困户。草原围栏、草原改良、高效节水等项目要覆盖所有贫困户。第四,抓住改善农村牧区生活环境三年行动的机遇,重点抓好电电配套、网络通讯、农村道路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从镇到村的配套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统筹规划农牧业项目,提升农村牧区网络,以小油道村通,“厕所革命”,优先支持发展条件差的贫困地区,全面强化基础设施不足。

(3)以新的经营实体为主体,全面构建利益联动机制。第一,培育和发展新的商业实体。本着“扶持企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的理念,探索建立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向贫困嘎查村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制度,努力引进一些有影响力、对社会负责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加大对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服务设施采购、技能培训、农产品品牌认证、市场开发等中后期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二,建立和完善利益联动机制。落实奖励补贴政策,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嘎查村、户对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购买、劳动就业、资金入股等分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探索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工业发展项目形成的资产中,将合格股份转化为嘎查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各实施单位带动持股成员从事多种形式的合作生产经营,形成分红、收益、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建立贫困户直接、长期参与工业发展的利益链接机制。第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草原流转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依法将承包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养殖专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贫困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形式与其他农民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增加收入。建立土地流转补贴机制,促进扶贫,鼓励流入方根据贫困农民意愿优先流转贫困农民的土地。对转让其他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转让贫困户土地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扶持本嘎查村的专业合作社,采取托管贫困户的地、草、牧场的方式,保证贫困户在业内有收入。

(4)以科技服务为智力支持,有效增强脱贫和造血功能。第一,在苏牧镇成立专家服务团队。根据各苏木镇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成立7个苏木镇专家服务团队,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同时,苏木镇专家服务团队负责本苏木镇贫困户的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开展“一对一”科技援助。选派22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现有22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选择扶贫项目,制定产业扶贫计划,定期对其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技术指导,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提升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专业技能。第三,加强新型农牧民培养。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者、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不属于“贫困户”范畴,但他们在基层,扎根于群众,在示范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接受能力强等优势,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推动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和“带头人”。四是创新人才的引进。建立“科技下乡”机制,助推产业扶贫,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实现创业梦想。吸引外出或在当地工作的成功人士、大学毕业生、离退休干部职工、退伍军人等当地人才回国创业,促进当地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