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人人都是班干部,真的能提升责任感吗?

人人都是班干部,真的能提升责任感吗?

除了班长和学习委员,一个班还有一个开门的“长门”,一个关灯的“长灯”,甚至还有一个厕所的“主任”…四川达州宣汉县胡加初级中学一个班62人,班干部也有62个岗位,每个人都有“一官一兼职”。

班主任说,这个想法的初衷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增强责任感。班里每个学生都是班干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公共责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是一种无一例外的良性教学实践。所以班级管理的职责分为62块,各有各的“小任务”。毫无疑问,班主任的初衷是好的,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但从长远或深层次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首先,每个人都有“官本位”的做法,会潜移默化地助长孩子“官本位”的思想,以为做官就有“面子”,而忽略了“文化学习”的“里子”。以后一旦没有官做,学生可能会觉得失落。

其次,每个人都有责任。时间长了,大家都会对公共责任无动于衷。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向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弱化公共责任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承担班级管理责任,会给学生一种“与自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惰性思维。每个人参与班级管理并不一定要由一个官员来做。

事实上,很多小学都存在全班“官”或者一个班大部分学生都是“官”的现象。除了班长、宣传委员、组委会委员等正式班干部外,有的班级甚至还设立了“财务部”、“黑板报编辑部”,任命财务经理、总编辑、副总编等“官衔”,成为社会化管理的预演。

在课堂上,“官方”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尊重。班干部选举前,有的同学甚至以零食、请饭等方式“贿赂”同学。孩子也会比较父母的官职。父母是导演的孩子往往趾高气扬,父母是普通工人的孩子则觉得抬不起头。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提倡“人人都有官职”,使得“官本位”的观念深入人心,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教育出版社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