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每半秒新增一位儿童网民,是好事还是坏事?

每半秒新增一位儿童网民,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媒体引用《青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2020)》中的数据,指出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年龄再次下降,网络素养有待培养。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明显高于全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率(64.5%)。媒体还援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17年发布的报告称,每天,全球有超过17.5万名儿童首次上网,平均每半秒钟就会新增一名儿童网民。

事实上,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作为经历过“停课不停学”洗礼的新一代未成年人和家长,今天看着孩子接触互联网的数据,是很难感到震撼的。网络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牛奶、玩具、城市对于孩子一样,它已经成为现代文明中天然的童年伴侣。

互联网已经普及,容易进入,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几乎不比过去的网吧时代大。生活的需要给了网络充分渗透的可能性,同时也给了网络对日常生活的普遍制约。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看待和提高我们的网络素养,其实是如何看待和提高我们的生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未成年人发展网络素养的主战场和第一场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主要责任人。根据清华大学2014年公布的700多名本科生的测试结果,家庭教育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对未成年人来说,父母的角色和家庭的教养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培养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结论符合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儿童早期接触互联网和家庭网络覆盖不是导致网络成瘾和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很早就开始让孩子看电脑或平板,让孩子更早使用电话、手表甚至手机。但是,只要时间、内容、方法合适,孩子还是可以开朗阳光,关注现实生活,从网络中学到很多知识和做人或做事的道理。总的来说,父母的自律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也存在问题,网络使用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家庭存在漏洞和风险。

因此,除了创造适合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环境外,还应加强家庭教育和父母养育水平的宣传、培训和帮助,引导儿童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如儿童青少年中文门户网站“童年网”,就未成年人上网的利弊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一方面,聚焦父母家庭主战场,聚焦孩子互联网使用,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减少电子屏幕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联系,强化法律底线,为孩子上网提供明确合法的环境。这样可以从法律底线保障和积极的家庭引导两个方面共同建立网络“原住民”一代应该具备的网络日常生活价值观、规则和习惯。

(罗晓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