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很多孩子变坏,都是从第一次被冤枉开始的……

很多孩子变坏,都是从第一次被冤枉开始的……

好久没这样了。人们面对这样的消息是如此的感动,以至于他们很高兴一个孩子得到了很好的对待。很多人看到警方的调查洗清了孩子的清白,都松了一口气,比洗清了自己的某些委屈更开心。孩子的头脑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这种教育可以留下一生美好的记忆和对规则和正义的依赖。

重庆一10岁男孩涉嫌划车,但他坚决否认。他父亲要求赔偿3500元,警察看了3天监视追踪。真相反了,原来不是孩子干的。车主退还了赔偿金,并向孩子道歉。很多网友觉得这个新闻太治愈了,看了太多《不敢做好人》等堵心新闻才治愈的。男孩的父亲事后说:“这件事可以圆满解决。我真的要感谢那个认真负责的邹警官。虽然这件事本身不是很大,但邹警官总觉得自己不能把孩子嫁出去,主动沟通,反复判断,判断了好几天。查查监控录像,尽力寻找真相,为孩子挽回一份纯真,守护孩子心中的阳光。”

优秀的父母和负责任的警察让一个诚实而坚定的孩子坚信正义的力量。教科书般的办案态度和教科书般的教育过程,不仅把阳光投射到孩子的心里,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诚信、法律、家庭和父母教育。

培根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不公正的审判甚至有十多种罪行。犯罪只污染水流,错案污染水源。这句话在这里特别贴切。如果孩子的错误判断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这次事件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孩子的心就是水源。然而,负责的警察扭转了这一结果,将培根的判决变成了十多件好事的公平审判,因为这种公平审判滋养了正义的源泉,尤其是当判决涉及到孩子并被他们盯着看的时候。

很多孩子第一次被冤枉就变坏了。尤其是当成年人认为你做错了,一定是你做的,连亲人都坚持是你做的,连象征法律正义的警察叔叔都这么认为,你会不知所措,天塌下来。我明明知道不是我自己做的,但是孩子无法证明自己是无辜的,说什么都被大人武断的判定为“孩子说谎”。当成年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他们可能会诉诸自我调查和法律程序来澄清冤情。孩子怎么选择?很多时候,他只能选择不相信自己心中的世界。既然不被信任,为什么还要信任别人?法律是这样的,怎么靠它讨回公道?这种心结不解开,人们就会逐渐选择相信拳头,相信欺骗,相信厚重黑暗,相信欺骗。

这件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大人的独断是可怕的,孩子面对那种独断是无助的。他们的世界就是成年人给他们贴的标签,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是在这些标签中形成的。面对某种针对孩子的指责,大人更注重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孩子的感受),早解决,问孩子,无视现场的屈辱,本能地觉得孩子会说谎,没有事实证据就妄下结论,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与其用平等的态度和确凿的事实来说服,不如用父母的权威来快速“解决”。

因为这些问题反映出来了,这个消息更触动了我们。这位家长值得学习。对这个过程的处理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在证据对孩子不利的情况下,我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通过羞辱和责骂孩子来生气和羞辱。我意识到在这个公共场所,我对孩子是如此的不公平,即使我做错了。不能用“吵”的方式解决,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先把事情商量好,尽快把孩子带走,回家后互相沟通。回家后,我和孩子聊了很久。孩子坚持说不是自己做的,深信与孩子无关,趁机告诉孩子“如何面对这个似乎不清楚的误会”的真相。这种基于事实和信任的对孩子的耐心和平等沟通,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邹警官值得特别表扬。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耐心和信任是自然的情绪,而一个警察对陌生的孩子负责则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来他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判断,也不用费心看那么久的监控。这件事已经在3500元的赔偿中解决了。但他没有迷茫,没有放下疑点,没有去想“孩子的事有多大”,觉得孩子不是自己的,而是法律正义关系到大家。即使是孩子干的,也要用证据说服孩子。

一个优秀的父亲和一个负责任的警察不仅能避免伤害孩子,还能给孩子规矩、诚实和自信。也是社会正义的养料。好人不会被欺负,但老实人会受到法律保护。孩子变坏了,很多都是从第一次受委屈开始的,反正也没人相信,于是选择相信拳头,迷信违反规则和潜规则,甚至打破规则。比起教育孩子不说谎,相信正义,成年人承担的责任更多,良性循环需要从成年人做起。(曹林《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