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超9成青少年五谷不分,农耕教育让儿童少年更珍惜粮食

超9成青少年五谷不分,农耕教育让儿童少年更珍惜粮食

假期里,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田野里体验和学习农耕文化。现在,孩子们经常开玩笑说“在葡萄藤上摘土豆”和“在树上挂西瓜”。开展种田教育,既能让孩子知粮有常识,又能让孩子热爱劳动,懂得勤快。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年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有很多青少年。95.7%的受访者认为,对年轻人进行农业教育有助于他们长大后参与农村振兴。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在春耕秋收季节带学生参加劳动体验。

93.0%的受访者认为周围有许多青少年

【/h/】任从桓丹大学毕业两年后回到家乡广东阳江,从事电子商务扶贫和农业特产及名优产品的推广工作。她身边有很多分不清谷物和大麦的孩子。“很多孩子不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大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出去看看。在大城市,他们远离农田和果园。

【/h/】与农民沟通,走访田间,是任焕丹的日常工作。她有一个2岁多的女儿。不管是吃饭还是聊天,她经常告诉女儿吃什么菜,碗里的饭是怎么上桌的。

北京的刘念(化名)是自由职业者,女儿今年上小学。“我做菜的时候偶尔会试探她一下,认识糯米薏米,告诉她各种蔬菜的名字,至少出门不开玩笑。”。她曾经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孩叫马兰花大蒜苗,一株绿色植物叫韭菜。

【/h/】数据显示,93.0%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有很多青少年,37.8%的人直言不讳。互动分析显示,这种情况在二线城市最常见(94.7%),其次是一线城市(93.0%)。94.8%的中小学生家长这样认为,明显高于非家长(80.6%)。

现在,孩子们经常开玩笑说“在葡萄藤上摘土豆”和“在树上挂西瓜”。69.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强调书本知识和应试技巧,64.0%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忽视生活知识教育,62.7%的受访者指出孩子通常缺乏与自然的接触。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认为,导致孩子开这些玩笑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我们的教材太都市,太艺术;第二,我们的教学仅限于学校和教室,远离现实生活如农业;第三,一些家庭教育、课外学习和选拔人才的考试设计远离农耕文化。

农业教育,72.1%的受访者认为它能让孩子懂得珍惜食物

任焕丹觉得,青少年中经常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教育青少年务农,会让他们明白,一粥一餐,小小年纪,来之不易”。

【/h/】有农耕教育,72.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来之不易的食物,珍惜食物,62.9%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教会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58.4%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勤俭持家的生活态度。

“亲身经历过农耕的孩子,会理解农民叔叔们的辛苦,知道没有农民,身边就没有米、肉、水果。“任焕丹认为,农耕教育可以让年轻人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会更加理解社会需要合作,每个人的贡献都应该得到尊重”。

“到2050年,农村将全面振兴。当时的农村振兴实践者不就是现在的孩子吗?”任欢丹说。

95.7%的受访者认为,农耕教育不仅可以让年轻人知道农耕是亲农的,还可以帮助他们长大后参与农村振兴。

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带学生参加春耕秋收的劳动体验

任焕丹作为孩子的家长和农村振兴的实践者,希望学校能把农耕文化教育纳入重要的教学项目,组织家庭或学生群体,每学期定期去实地体验,识别作物,学会播种,了解农耕规律。

【/h/】唐说,农业教育是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一是落实农耕教育的地位,可以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来确立。其次,是实施农耕教育的领域。这一环节要求农村学校、城市学校、郊区学校根据各自的条件联系、建设、建设一个农耕教育场。三是实行教职工劳动教育。最后,劳动教育的学业成绩,包括农科学习,都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

唐认为,有必要建立一支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学生、中小学教师、农村劳动力等人才,可以共同组成团队,获得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农业教育研究成果接地气。

【/h/】对于开展好的农作教育,71.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带学生参加春耕秋收的劳动体验,68.5%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资源要体现时代性,要结合前沿科技,67.7%的受访者认为要在博物馆、实习园、农场进行多场地教学。

【/h/】调查对象中,87.4%是中小学生家长。32.8%生活在一线城市,47.8%生活在二线城市,15.9%生活在三四线城市,2.7%生活在城镇或县城,0.8%生活在农村。(中青日报记者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