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推广专题培训:古代手工业的进展(含分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推广培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包括分析)

1。1980年,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些青铜器充分反映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文明。因此,可以推断三星堆应该是()

b .商周时期的遗迹

中国秦汉时期的遗址,宋代以后的遗址

分析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文明时期。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回答B

2。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丝绸国家,丝绸产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从那以后,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贸易路线以丝绸闻名于世。材料中的“当时”指()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

【解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东西方贸易更加频繁。因此,答案是b项

回答B

3。南京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洪武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如下图所示),其内外墙绘有两条龙的图案,内侧绘有三条短腿的彩云。由此可以推断,窑()

A .注意生产技术水平

粉彩瓷器的制造工艺越来越成熟了

这些产品主要是卖给人们的

生产主要基于市场需求

这一分析是从“内墙和外墙上绘有两条龙的图案,内心上绘有三条短腿流光云”推断出来的。该窑注重精美的工艺,所以第一项是正确的;粉彩瓷是清代宫廷烧瓷中除珐琅以外的另一种颜色,在明代没有出现,所以B项是错的;官窑产品主要供应给皇室和政府,不进入市场,所以有两个错误,C和d

回答A

4。明朝时,匡昆在《方便书》中写道:“丝、丝、丝、丝都堆在箱子里,将来要切成衣服。亲家都齐全,剩下的只能是郎了。”这表明家庭手工艺品主要用于()

A .自我消费b .纳税

C .市场销售d .馈赠亲友

对干材料的分析表明,家庭手工业的纺织品主要用于为家庭成员“制作衣服”。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回答A

5。徐光启在《农政书》中记载:“明朝在海上(松江府),政府和人民的军用炉灶,田地都有几百万亩,而且大部分都种棉花,当时就有一百多万亩。”由此可以看出()

松江是明朝的纺织中心

明朝政府重视耕种土地和种植棉花

明朝的棉花种植超过了粮食种植

棉花成为松江的主要农作物

对干物质的分析表明,松江府的大部分耕地都是用来种植棉花的,这说明棉花已经成为松江的主要农作物,所以D项是正确的;干料仅反映松江棉花种植较多,不能说明松江是纺织工业中心,A项不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情况,一个地区的特殊现象不能解释整个明朝,所以B和C都是不正确的。

回答D

6。据史料记载:“城东县正在学习机器工业。…..工匠有他们自己的专长。工匠有一个固定的主人,计算一天的价值。”这种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在明朝()

苏州b .开封

Xi西安

对“计算每日价值”的分析反映了雇佣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最早出现在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中。因此,选择了项目a。

回答A

能力提高

1。《李周拷公基》载:“攻木七功,攻金六功,攻皮五功,涂色五功,刮搓五功,砸二功。”材料反映的当时国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

丰富的产品和多样化的生产

详细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巨大的产量和大规模的生产

分析周立考研公基提供的资料,详细记录木工、金工、皮工、喷漆、刮擦等工种。这是当时手工业分工的详细写照。

回答C

2。唐朝初年,规定每一个接受政府土地平权的家庭,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的地租,并向国家调剂丝绸或布匹,此外,还应定期服徭役,或以丝绸和布匹代替役。就手工业的发展而言,这项规定最有利于()

保证国营手工业的运转

扩大私人手工业的规模

c .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D .促进手工业的技术创新

分析材料中规定的核心是接受者应向国家支付食物或衣物。当时,纺织品主要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所以第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回答C

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只有20座。然而,到明朝末年,民窑已有200或300个,“官烧”现象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私人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政府经营的手工业已经破产了

对皇家和贵族瓷器的需求日益减少

回答B

4。明朝初年,规定轮班工匠每年或每五年去一次官办的手工作坊工作,平均每班工作三个月。(明朝)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所有的轮班工匠都收集银,而政府雇用银。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应为民淘汰工匠。”这一变化()

与政府面前专制集权的加强相反

b .反映出强调农业和限制商业的政策有所松动

很容易导致传统工艺的丧失

有利于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材料的分析来看“所有的轮班工匠都征收银,而政府雇佣银工…各省都取消了工匠为人民服务的会员资格,我们可以看到,工匠的个人依附性已经减弱,他们已经成为自由劳动者。这种变化有利于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D项是正确的。

回答D

5。明代中叶的“天宫吴凯”说:“(植棉)遍天下,南北皆宜,民贫贵”;纺织工业中出现的花卉地板可以在丝绸上织出各种图案。这主要表明()

明朝的棉纺织业超过了丝绸业

花地机应用于棉纺织业

明朝发展了纺织业

花地机提高了丝绸的质量

分析根据干料,明代不仅发展了棉花和丝绸工业,所以C项是正确的。甲和乙两种说法是错误的,而丁一方面只反映了材料的意义。

回答C

6。据李冲在日本收集的中国宋代良渚路贸易署的《官证》记载,泉州商人“拥有一艘自己的船”和“曾经在自己的国家”,拥有40只象眼、10条生丝、20条白绢和大量瓷器。这些史料反映了宋朝的情况

A .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管制

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互惠贸易的繁荣

C . \”支流\”贸易体系尚未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货物的出口情况

分析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李冲是以官方的“公证”前往日本的,“公证”是贸易部发给海外贸易商的证明,表明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由政府监管的,A错了;材料中的描述只是中日两国商人之间的贸易,不能反映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互惠贸易的繁荣,B项不正确;材料不反映“进贡”贸易,而丙项与材料无关;从船上李冲的货物,我们可以知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情况,所以D项是正确的。

回答D

7。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1(齐国)太公…建议使用女工行业…把它编织成一个纯洁美丽的东西,用王冠和衣服的称号来穿在世界上。

——韩曙地理

它的衣服遍布全世界和后世,而且它几乎太养蚕了。

——(清)王应奎刘楠续笔

材料是三或五英亩的房子。桑树在树墙下,蚕是马,所以老人足够穿衣服和丝绸。

-\”孟子全心全意向上\”[h/]

材料明代苏闽没有积累,大部分人以丝织品为生。东北半城是机器用户的家园,县城的东部是学习机器工业。…..工匠有他们自己的专长。一个工匠有一个普通的主人,他计算日常价值。有他的道理,便改叫师傅工匠,曰叫代。没有主人的黎明·明站在一旁。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分析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材料是如何变化的。根据材料2,分析了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3和4,中国古代纺织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参考答案(1)变化:从丝绸到棉花。原因:棉布保温性能好,结实耐用;生产棉布的成本相对较低。

(2)转变:从以纺织业为家庭副业转变为以车间管理为主。说明: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提高。

[/h/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在明清时期,政府对工业产品征收重税。万历中后期(1573~1620年),矿长和税务使节四处搜寻。苏州洪水泛滥,蚕产量减少,但丝绸产品的税收却在增加,以致“以丝绸为生的穷人处于危险之中。”。官方机构垄断了丝绸行业,迫使私人机器用户在限定时间内以低价为官方机构生产,甚至迫使他们以低价购买。通常,“如果10英镑不还,那也没什么区别空。”政府严格控制民间工匠。康熙规定,有些工匠需要补甲,“五个人互相用链子锁着,并带着绳结去报书”,这就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政府严格限制丝绸出口。根据清朝的规定,江苏出海的船只,“每年每船必须有30卷绸缎,每卷重120公斤”,未经许可向国外出售丝绸的人将受到惩罚,“船只的货物将进入官方”。

(1)根据第一份材料,本文总结了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2,指出了明清政府限制私人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3)材料2中提到的现象将如何影响材料1中提到的新生产模式?

参考答案(1)私人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区域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了。

(2)对竞争对手的工业产品征收重税;政府垄断,低价购买;政府严格控制民间工匠;严格限制出口。

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和外交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