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反腐败教育基地的体会

参观反腐教育基地的体会

【/h/】13日下午,在省委党校的组织下,我前往番禺参观广东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与20xx年春季2班全体同学一起接受反腐倡廉教育。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不止一次去过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但每次去都是精神震撼,思想洗礼,认识提高。特别是这次访问,使我对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如何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h/】在省反腐教育基地,我们认真参观了去年全面改版的展厅,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讲解。特别是在参观“党纪”版块的时候,我们停了很久,感触很深。本部分对广东省近年来查处的邓伟根、朱泽君、卢春杰、李泽忠、林存德、黄柏青等121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展示和分析。当我访问这一段时,我陷入了思考:在那些违法乱纪的党员领导干部中,有许多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显著的人,但他们为什么会跌入违法乱纪的深渊,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有些人可能把原因归结为一些客观原因,如教育管理不严、权力过度集中、制度流于形式、疲劳和缺乏监督、社会环境影响等,但很少主观寻找原因。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可以理性思考:为什么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人腐败,有人不腐败?如果说客观原因起了主要作用,那么无论党员领导干部多么廉洁自律,客观原因最终都会腐化大多数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认为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败分子本身是愚蠢的,这主要是由于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扭曲,党性、目的性意识淡薄,自律散漫,他律意识淡薄,缺乏恐惧和胆识,贪欲和侥幸心理的放纵造成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不想成为腐败分子,不想被党纪国法严惩,不想被断送几千年,首先要增强“不想腐”的意识,筑起反腐败、反变革的思想防线。永远要自重,自省,自律,上进心,不介入禁区,不逾越雷区,守住底线,抵制诱惑。这样才能养成诚实自律的习惯。

那么,党员干部如何增强“不想腐”的意识,筑起“不想腐”的大坝呢?在我看来,应该做到“四敬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警告党员干部要“敬畏”。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辽宁时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工作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讲诚信、言行一致、讲正气、管好领导、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在台上台下都是一种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线、不偏离。20xx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败变质,是我们必须做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见好不如见坏,犹如探汤。领导干部要敬畏,不要侥幸。20xx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届党委书记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时刻牢记党、牢记人民、牢记责任、牢记戒律。其实就是教育党员干部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法律,敬畏事业。

首先,我们必须害怕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人民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人民是最可敬最牛逼的;没有群众的支持,什么也做不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对人民有一种敬畏感,永远不要忘记根,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和使命。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只能是鱼和水的关系,血肉的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定站在群众立场上,自觉增进群众感情,始终对人民怀有敬畏和感激之情。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员怕党,怕群众,怕民主党派,总是好的。这里的“恐惧”一词是敬畏的意思。只有敬畏人民,才能保持本色,做到诚实守信;只有敬畏人民,才能自救,才能了解接下来的情况,人民的感受,社会状况。在做工作决策时,我们不是“自大”,而是“心里的人”。

听人民的话,国家就会繁荣。要时刻注意人民对执政活动的评价和反映,时刻准备接受人民的批评,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考验。只要群众的意见是在信任党和政府的基础上表达的,即使是极端的或片面的,也要学会倾听和善于学习,敞开接受指导的大门,要求群众挑毛病,把满足群众的需要,解决群众的问题,满足群众的要求作为努力的方向,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强党和群众。其次,我们必须害怕权力

领导干部是掌握权力的“特殊群体”。权力是神圣的,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剑走偏了”,不讲诚信,不讲规矩,不讲纪律,不讲敬畏,不讲纪律性,必然会使权力滑入歧途,造成危害。经验和教训一再证明,腐败总是发生在当权者失去敬畏的地方。没有敬畏,权力不受束缚;如果视统治者如无物,就会滥用、垄断、玩弄权力,导致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谓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责任也在不断增加。有同志说,过去党委讨论几百块钱是必须的,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可以用笔批几个亿。如果这个“笔”用错了,后果显然不堪设想。只有尊重权力的神圣性,权力才能如深渊般被利用,如履薄冰,这样权力才不会被偏颇,领导职位才不会“高风险”。

要强化领导干部对权力神圣性的恐惧,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权力关在体制的笼子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施,所以要加强对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追究权利责任,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保证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硬性约束。

尊重权力的神圣性,就是要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责任和使命,作为压力和动力,作为施展才华和报效国家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勇于工作,谨慎使用权力,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路很简单,权力不能任意使用”,具有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的公务员要坚持“法律不能授权,法定授权必须授权”的原则,实现依法行政,不能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鲁莽行事,否则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受到法律的惩罚,受到良心的谴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敢于冒险,敢于咬紧牙关,勇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但是,工作上的大胆不等于权力上的放纵,也不等于任性。有了敬畏,有了统治者在手,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保证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值得党和人民高度信任的。

第三,我们必须尊重法律和纪律

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统治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踩在石头上、留在铁上的活力,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坚持与“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翻开了制度反腐的新篇章,人民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不伸手,伸手就被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没有腐败特区,也没有反腐禁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从程序和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权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拒腐防变”的原则。古人云:“贪婪如火,不阻止,则燎原;如果你想变得像水一样,如果你不阻止它,你就会变得很可怕。”法律和纪律不仅是对个人的约束,也是对个人的保护。在法治社会,任何法律和纪律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可触摸。如果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感,就会藐视法纪,碰运气,放纵自己,最后受到法纪的惩罚。如果对法纪有敬畏感,就会更加自律,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多一些安逸,少一些慌张,能守住底线,不越过红线,不踩高压线。

第四,我们必须敬畏事业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在谈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说“敬业”。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把工作当成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有的人却把工作当成职业?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敬畏。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敬畏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恐惧可以有所作为并承担责任,对事业的恐惧可以在取得个人成功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开始了新的征程,需要新的成就。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我们的事业和新成就就是实现“两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事业是崇高的,伟大的,神圣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尽一切努力,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