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高三(上)地理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高三(上)地理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卢希安县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一)地理公开试题(含分析)

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卢希安县第一中学高三(一)地理试题(含分析)

首先,多项选择题。

2018年8月17日至21日,万比亚气旋在山东省和河南省造成严重灾害。据统计,“万比亚”最大风力虽然不超过10级,但造成的损失与2016年登陆闽南的超级台风“莫兰迪”造成的损失大致相当。下图显示了8月19日的海平面等压线图。

相应回答下列问题。

1。据推测,“万比亚”造成的损失与“莫兰蒂”造成的损失相当的原因是

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现在是暑假,防灾准备不足

C .通过区域的排水和防灾设施不足d .等压线密集,风力强劲

2。照片中的这个时候,离岸台风中心

A .向西移动b .向东移动c .向东北移动d .向南移动

[回答] 1。C 2。A

[解析]

[问题1的详细解释]

台风过境会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经过地区的排水和防灾设施不足,容易引发洪水,所以C是正确的。“万比亚”途经山东、河南等省,“莫拉蒂”则在福建登陆。与这三个省相比,福建的经济更发达,所以A是错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夏天和秋天都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所以B是错误的。“万比亚”的最大风力不超过10级,而“莫兰提”是超级台风,所以“万比亚”的风力不大于“莫兰提”,所以D是错误的。

[2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东部,所以近海台风中心应该向西移动,所以A是正确的。

2016年6月1日,瑞士当地时间,世界上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主干道上,全长57.1公里,建设期为17年,造价超过160亿美元。与圣哥达山腰上的盘山铁路相比,新隧道的开通将改变山区居民和货物的运输方式。阅读“瑞士交通局部地图(图一)”和圣哥达隧道断面图(图二)。

完成下列小问题。

3。由于当地的
原因,圣哥达隧道的施工期持续了17年

A .复杂的地质条件b .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发达的社会经济d .频繁的气象灾害

4。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它将直接影响到艾斯提达的

①城市等级②流动人口数量③城市形态④服务范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为

公路等交通压力增加。b .对货物装载的更大限制

加强东欧和西欧的经济联系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回答] 3。A 4。C 5。D

[解析]

[3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从地形、地质等因素分析了影响交通建设耗时的主要因素。根据资料,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瑞士科技发达,社会经济发达,但这不是建设周期长的原因。瑞士的气象灾害并不频繁。根据这一分析,选择a.

[4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新隧道的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运输量,圣哥达隧道采用直线加短线的形式;交通速度快;货物装载限制少,运输距离和时间缩短,有利于隧道两端的连接;该隧道位于欧洲南北方向最繁忙的货运走廊上,有利于瑞士与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和北欧之间的紧密联系。Aisi Tirda位于隧道的末端,因此会增加该区域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所以② ④是正确的,根据此分析选择了C。

[5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阅读图片并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隧道的开通将减少货车的运输量,减轻公路上的交通压力,这是错误的;圣哥达隧道采用直线和短线的形式;交通速度快;货物装载量限制很少,乙错了;隧道的开通缩短了运输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隧道两端的连接;该隧道位于欧洲南北方向最繁忙的货运走廊,有利于瑞士与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和北欧的紧密联系。c是错的。新隧道的开通将减少货车的运输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并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是正确的。根据这一分析,选择D..

[收尾]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考虑到自然因素,可以总结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运输路线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地势起伏,许多铁路需要挖洞和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和管道需要沿等高线延伸以延长里程;这条河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是它对导航几乎没有影响

(2)地质:岩溶地貌——防止塌陷和渗漏;地质不稳定性-加固地基和避免断层等。(3)气候:暴雨、洪水、冻土、泥石流——道路和铁路;气象灾害(大风、大雾等))-水运和航海空。(4)土地:耕地较少,尤其是肥沃的土地。

2。考虑到人为因素,可以总结如下:

(1)运输网络的合理布局——在运输线路上分配客货运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运量和货运量大大增加,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和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以获得最大利益。

(5)污染干线不应穿过市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一号线。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入藏铁路将加强对西藏的援助,巩固国防等。(7)科学技术——例如,在冻土上修建铁路的技术已经解决。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即将面临转型升级。广东在“区域发展差异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背景下,提出了“双转移”战略。这一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阅读双转移路线图。

完成下列小问题。

6。珠江三角洲向粤北、粤东、粤西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土地价格和工人工资运输和科学技术

环境与能源

7。该战略的执行会议

a .扩大该省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更加密集

C .提高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城市化水平

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潜力

[/h/在实施这一战略中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主要困难是()

答: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基础设施落后

珠江三角洲的技术力量薄弱

C .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合作能力很弱

[回答] 6。A 7。C 8。A

[解析]

[6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与粤北、粤东、粤西相比,土地价格和工人工资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由此可见,吸引珠三角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地价和工人工资。a是正确的;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主要是以劳动力为导向的轻工业,受矿产和能源的影响较小。

[7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将促进粤北、粤东、粤西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提高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缩小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减少了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珠江三角洲将形成原始产业,将生产要素集中在新的主导产业上,有利于产业升级,增加发展潜力。

[8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产业转移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质量好,但基础设施落后,这是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甲是对的,丙是错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产业合作能力强。

[收尾]

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原有的主导产业转移到国外,可以将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上,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将对输出和输入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工业转移改变了该地区的地理景观,例如,原来的村庄已成为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将从转移国家或地区转移到目标国家或地区。

下图显示了横断山区三条平行河流的地形剖面和降水分布,完成了以下问题。

9。[/h/

A .公山b .德勤c .本齐兰d .香格里拉

10。科研人员在北纬25° 19′、海拔1300-1500米的公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片新的热带雨林,属于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b .从山前到山顶的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极点的区域分异规律非纬向现象

11。这种新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

①西南季风②东南季风③河谷地形④盆地地形⑤全球变暖

a .①③b .①③⑤c .①⑤d .②③⑤

[回答] 9。C 10。D 11。B

[解析]

本专题主要审查地理环境的完整性和差异,并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

[9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从图中的年降水量线可以看出,公山的降水量在公山、德钦、本齐兰和香格里拉是最丰富的。该方法是在某一点的垂线和降水量之间做一个交点,即某一地点的年降水量。选择A.

[对10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研究人员在公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个新的热带雨林,它不是带状分布,而是点状分布。这是自然地带的非地带性现象,所以选择D.

[对11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热带雨林通常是高温多雨的地区。这个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这个地区山川交错。河谷地区的西南季风受地形影响,地形降水多,降水多。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因此,新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是西南季风受河谷地形的抬升,而河谷地形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全球变暖也导致气温升高。选择b.

二.综合问题。

12。阅读图示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在大自流盆地(如图),承压水通过钻井或天然泉水从地表涌出。有些井水温高,需要通过长的明渠输送到当地的农田和牧场。地下水含盐量高,不适合农业灌溉,但牲畜可以饮用。地下水的平均日流入量为13亿升。

牛通常需要2 ~ 5个月才能长膘。温度越低,牛的新陈代谢就越慢,蚊子也就越少。被称为澳大利亚“牛肉之都”的罗克汉普顿在全世界销售牛肉。

(1)根据给定的资料,评价地下井水对大自流盆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

(2)罗克汉普顿牛的育肥时间大多在秋季和冬季。试着分析原因。

(3)目前,一家中国企业已在A购买了一块牧场,饲养了牛,并打算在A建一家育肥厂,你同意吗?请陈述你的态度并解释你的理由。

[回答] (l)有利影响:大自流井盆地气候早,地下水量大,井水可自行流动。低开采成本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井水含有一定量的盐,适合牲畜饮用。

不利噪声:井水温度高,需要冷却;井水含盐量高,需要人工脱盐,增加了利用成本(或含盐量太高,不能直接灌溉,所以可以分)

(2)秋冬季节,气温低,肉牛新陈代谢慢,蚊虫滋生少,疾病少,容易育肥;罗克汉普顿属于牛、羊和小麦的混合管理区。此时,是该地区的淡季,劳动力充足。

(3)同意。原因:牧场广阔,粗饲料丰富;这里有丰富的地下水,适合肉牛饮用。靠近牛栏放养区,不需要长途运输,减少损失;土地人口稀少,地租很低。

反对。原因: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不足;缺乏浓缩饲料(小麦);劳动力不足;育肥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

[解析]

[分析]

根据区域水系图很难调查大自流盆地的农业区位条件、秋冬育肥原因和育肥植物的位置。评估农牧业选址的课题,并注意利弊。公开试题,首先表明态度,同意当地有利的区位条件,不同意不利的区位分析,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

[详细说明] (1)以大自流盆地为切入点,调查水源对区域农牧业的影响,结合资料总结当地水资源特点。大自流盆地井水自流,储量丰富,便于开发利用,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从不利的角度看,井水盐度高,不利于灌溉,但适合牲畜饮用;地下井水温度高,不适合直接使用。它需要冷却处理和脱盐,成本高。

(2)根据材料可知,牛的育肥条件“温度越低,牛的新陈代谢越慢,蚊子的侵扰越少”,这表明答案应该来自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劳动力回答了准确的喂养提示。秋冬季节气温低,牛的新陈代谢慢;气温低,蚊子少,受蚊子感染的牛少,疾病少。从经济区位来看,罗克汉普顿市是一个混合农业区,秋冬季是种植业的淡季,劳动力充足,有利于牛的精确饲养和育肥。

(3)对于开放式试题,有必要表明态度并解释原因。同意在甲区发展畜牧业,建设育肥厂,这可以从当地的牧草、水源、交通条件和土地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赞成的角度可以从不利的位置来解释,如缺水、饲料或饲料短缺、劳动力短缺、交通条件差和技术水平低。

[收尾]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的主观问题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

(1)直接评价一个农业区或农业区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比较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一般来说,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展示它们的优势。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农业区域或农业区域类型发展的有利位置或不利因素,或特别指出农业发展条件应从一个方面或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3)开放区位条件的评价:如果某一地区能够大力发展某一作物或某一农业区域类型,请说出您的意见,然后解释提出意见的原因。

13。阅读图片和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位于亚欧板块的南部,地质稳定,无活火山。这个岛被高大茂密的树木茂密地覆盖着。岛上的土壤非常贫瘠,以至于树木每年都不能结果。在上一个冰河时期,一些大型动物通过大陆桥(连接岛屿和邻近大陆的陆地)从其他地方迁徙到这里。此后,气候变暖,大陆冰盖融化,流入海洋的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这些外来动物的体积逐渐缩小。

末次冰期后东南亚海陆分布的变化

该岛的典型气候数据

(1)解释岛屿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2)分析岛上土壤贫瘠的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大陆桥在冰期出现的原因。

(4)简要描述迁移到岛上的大型动物能够不断进化并变小的原因。

[回答] (1)一年四季都是炎热多雨的,有充足的光、水和热。植被生长迅速,又高又密

(2)高气温导致有机物的快速氧化和分解;雨水对地表有很强的冲刷作用,大量的土壤养分流失;植物生长迅速,有机物大多储存在生物体中。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难以供应;(你可以回答三个问题)

(3)在冰河时期,全球气温较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体形式储存在陆地上(大部分转化为大陆冰盖);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出现。

(4)该岛位于欧亚板块,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持续;冰河时代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时间空很短。土壤贫瘠,树木每年都不能结果,食物相对不足。(其他答案视情况而定)

[解析]

[详细说明] (1)根据该岛的气候资料,全年炎热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充足的光、水、热使植被生长迅速、高大、茂密,形成热带雨林植被。

(2)气候为热带雨林,温度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侵蚀有很大的影响,大量的土壤养分流失。植物生长迅速,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大多数有机物储存在有机体中。该岛地质稳定,没有活火山,矿物难以供应。所以土壤很贫瘠。

(3)在冰期,全球气温较低,大陆极地和高山地区的冰川面积较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体形式储存在陆地上,大部分转化为大陆冰盖,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随着海洋水体和海平面的降低,连接岛屿和附近大陆的陆地暴露在海洋中,即大陆桥出现。

(4)该岛位于欧亚板块,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不大,因此大型动物向该岛迁徙的生物进化是持续的。冰河时代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时间空很短。土壤贫瘠,树木每年都不能结果,食物相对不足,导致这些外来动物在不断进化中逐渐萎缩。

[收尾]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温度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植物生长迅速,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大多数有机物储存在有机体中。在冰河时代,大陆的极地和高山地区有大型冰川。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出现。

14。[地理学-选修3:旅游地理学]

天坑是漏斗状岩溶地质景观。在地下河流的强烈溶解和侵蚀下,石灰石不断溶解,导致岩石坍塌并穿过地表形成。2016年,中国地质专家在汉中南部发现了世界第一的天坑群。汉中天坑群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的陈家岩镇、小南海镇、罗家坝镇和三原镇,位于我国发现的天坑岩溶地貌的最北端边界。天坑群原始程度高,生态保护好,类型齐全,具有“稀、奇、陡、雄伟、险、美”的景观特征。图为汉中天坑群分布区。

评价陕西汉中天坑群景区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

[回答]有利条件:汉中天坑群居世界第一,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风景独特,科研和审美观赏价值高。

劣势:汉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区腹地,交通可达性差;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接收能力差;景区地形起伏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小;远离东部发达地区,游客很少。

[解析]

[详细说明]本课题主要考察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旅游价值、市场距离、交通区位和可达性、区域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优点也有缺点。据资料分析,汉中天坑群数量居世界前列,具有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稀有、奇特、雄伟、险峻、优美的景观特征、独特的景观和较高的科研及审美价值。但由于汉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交通可达性较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接收能力差;景区地形起伏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小;远离东部发达地区,游客很少。

[收尾工作]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

1。浏览价值:旅游价值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这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同时也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地位和景观的地理组合。

2。市场距离:旅游目的地的最佳吸引半径是有限的,旅游资源应靠近经济发达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利于发展。

3。交通区位和可达性:交通区位优越的地方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4。区域接待能力:旅游区的配套活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其接待能力,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5。旅游环境承载力:根据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力确定旅游活动的规模,是保证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15。由于人类的干扰活动,输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显著增加。下图显示了2013年和2017年长江口生态环境脆弱性空的分布。

根据该图,描述了2013-2017年长江口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

[回答]变化特征:极端和严重脆弱地区范围缩小,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降低;局部地区(上海东部和南部水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保持不变或增加;原因:长江流域污染物输入得到控制;长江输沙量减少;恢复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所增加。

[解析]

[分析]

本课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整体难度一般。

[详细说明]长江流域污染物输入得到控制;长江输沙量减少;恢复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极端和严重脆弱区范围缩小,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降低;局部地区(上海东、南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