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孩子 新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案及教学反思

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三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一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的什么部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h/】对分数的初步理解是基于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字概念理解的延伸。因为意义、读写方法、计数单位、计算规则差异很大,学生接触生活经验较少,难以接受。所以分数概念的教学只是面向结合具体情况对分数的初步理解,知道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一个或几个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对几个部分和几个部分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h/】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对简单的分数进行识别、阅读和书写。先教一个分数,再教一个分数,再教同一个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

你在1班知道多少次

课本第87-8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h
1..结合具体情况,我知道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一个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对应的分数可以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表示;能够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h
2..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

[/h
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体验分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h/】重点:了解几点,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就比较了分数的大小。

课件,圆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老师:学生们喜欢郊游吗?这是小明和小红一起去郊游。仔细看图。小明和小红带了什么?(课件展示主题图。)

同学们看着图片回答:小明和小红带了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老师:现在把食物分给他们。你愿意帮他们分吗?如何公平的划分?(平均分数)

老师: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给多少苹果?(2)

老师:现在只有一块蛋糕,一分为二。每人拿多少?(一半)

老师:怎么表达?同桌,可以用一个数字,一个图形,一个方程来表示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Score。(板书。)

[/h
1..初步感知:认知2(1)。

(1)(老师示范分蛋糕)我们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几份?(2份)

老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一半。写2(1)。

(2)实践活动:折出2(1)张正方形纸。

老师:折出2(1)张正方形纸,涂上颜色。

【/h/】沟通:有不同的方式吗?

(3)介绍报告:

(4)指导阅读和写作2(1)。

老师:这个分数怎么写?我们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一分为二,最后在横线上面写“1”,表示“有这样一份”。这个分数读为1/2,写为2(1)。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5)合作与交流:找出2(1)写在一张纸上,思考“2”是什么意思。“1”是什么意思?

【/h/】与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h/】老师总结:好像不管是蛋糕、人物还是其他物体,平均分成2份就行了,每份是2(1)份。

[/h
2..进一步的经验。

老师:刚才你折叠了2(1)。现在可以继续折叠4(1)吗?

(1)老师巡视,收集不同的翻译作品。学生报告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2)老师: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折叠的。(指导学生讲解上下折叠、左右折叠、斜折等折叠方法。)

(3)学生报告时,老师问:你为什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你有其他不同的折扣方法吗?

(4)查询:请仔细观察。我们折叠4(1)张方形纸。折叠方式不一样,画出来的部分形状也不一样。那么为什么画出来的部分可以用4(1)来表示呢?

【/h/】总结:不管怎么折叠,只要把方纸分成4等份,每份就是方纸的4(1)。

[/h
3..乐谱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阅读课本示例1,每个部分的名称自学分数。

(2)以2(1)为例,让学生说出分数的各个部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h/】指着分数4(1),问学生:分母是多少?分子是什么?什么是“1”?什么是“4”?这条水平线是什么意思?分母是什么意思?分子是什么意思?

【/h/】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读写分数的方法,把分数读在黑板上。

4。学习课本示例2:比较分数。

老师: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折叠。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折叠圆的一部分,并用颜色显示它的“部分”。

(1)学生开展折纸活动,老师巡视指导,收集代表圆2(1)、4(1)、8(1)、16(1)的作品。

(2)分层展示1:展示2(1)和4(1)学生作品。

①老师:这个同学折叠了一个圆的哪个分数?你怎么知道这是圆的零头?

分部;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哪个分数大于1: 2(1)或4(1)?怎么比较?

②引导学生报告:可以直接观察比较,也可以切2(1)与4(1)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一物体的副本越多,每份副本越小”的规律。

【/h/】③教师在课件中演示2(1)和4(1),比较重叠的过程,总结:同样大的纸片平均分割,分割的份数越多,每张越小。

(3)分层展示2:展示8(1)和16(1)个学生作品。

(1)请比较2(1)和4(1)的大小,哪个分数大于8(1)和16(1)。

【/h/】②老师: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平均分成2、4、8、16,与2(1)、4(1)、8(1)、16(1)的大小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板书:2(1)>4(1)>8(1)>16(1))

(3)师生共同总结:对于同一对象,平均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较小,但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h
1..问题1,“想一想,做一做”,课本第88页。

[/h
2..课本第88 ~ 89页的“想一想,做一做”问题2 ~ 4。

[/h
3..问题5,“想一想,做一做”,课本第89页。

你在这门课上有什么新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折叠、绘画、比较、书写等操作。,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分数含义的难度,直观理解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对比的规律,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孩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